【明報專訊】貴州鎮遠是一座有2000多年的歷史古城,抗戰期間,600多名日本戰俘曾被關押在這堛滌磪蟀F府軍政部第二俘虜收容所。
由於異國作戰及寧死不降的軍中教育,令中國軍隊活捉日本戰俘極少。戰爭結束時,據日軍司令岡村寧次統計稱,可以稽考的被俘日軍只有約2000人。
寧死不降 戰俘僅2000人
抗日戰爭期間,軍政部共有兩個日俘收容所,位於陝西西安軍政部第一俘虜收容所主要收押北方戰場日俘;第二俘虜收容所,即鎮遠收容所則主要收押南方戰場的日俘。
在抗戰勝利70周年前夕,記者到鎮遠收容所採訪,這堣S稱「和平村」,原為國民黨貴州第二模範監獄,位於鎮遠舞陽河南岸的西門街,由前後院組成,圍牆用黃泥壘砌。這堿O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日俘收容所,2006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和平村」紀念館副館長劉玉春介紹說,該收容所1938年2月成立於湖南常德,「武漢會戰」後,遷至貴州鎮遠,1944年11月遷至重慶巴縣,1946年撤銷。
收容所堅持善待俘虜的原則,讓日俘讀書看報,並設法改善他們的伙食,當時國際紅十字會派員來此考察後,都承認這堳R虜的伙食比抗日前線中國士兵吃得還要好。
組隊宣揚反戰 3人犧牲
劉館長介紹,1941年,所中的日俘成立了「在華日本人民反戰革命同盟和平村工作隊」,成員最多時有137名。他們出版日文刊物,宣傳反戰思想,甚至上前線作反戰宣傳,有3人在向日軍喊話時不幸犧牲。
戰後回到日本的反戰同盟會員,多數成為日本各地中日友好組織的搞手,當年的「和平村工作隊」隊長長谷川敏三長期擔任日中友好事務局局長,1980年代,曾3次率原隊員甚至妻子兒女回鎮遠和平村探訪,稱此為「再生之地」、「第二故鄉」。
明報特約記者 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