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定格﹕關注 青少年精神 健康

[2015.05.07] 發表
影響升學就業的中學文憑試是不少學生壓力來源。
「辣媽CEO」張慧敏(左)及她的兩名子女。她對孩子嚴格,但亦讓他們隨自己的興趣發展,不強迫他們讀不喜歡的學科。

【明報專訊】2015年一項調查發現,17%受訪中學生容易出現或經常有焦慮徵狀,當中部分人更差不多每天有自殺或自殘想法。醫院管理局數字顯示,2011年至2013年期間精神科的兒童及青少年求診人數上升近三成,年齡最小的個案只有10歲,學業壓力過大是構成兒童及青少年抑鬱的主因之一。青少年的精神健康近年備受關注。

調查:學業成主要壓力來源

2013年9月,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發表「香港中學生精神健康普查」結果,發現有抑鬱徵狀的中學生人數上升,平均每兩名中學生就有1人身受其害。調查亦發現學生主要壓力來源是學業(27%),其次是前途(23%)及外貌體型未如理想(15%)。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及理工大學護理學院2011至2014年合作訪問了12,518名中學生,亦發現學業為他們帶來壓力——63%受訪學生表示有功課壓力、38%不滿意學業成績。當中12%於受訪前兩星期內易出現焦慮徵狀,如覺得緊張、焦慮或不安、很難放鬆等;亦有5.5%經常出現嚴重焦慮症狀。

2014年4月,學友社公布「文憑試考生壓力調查結果」,共收回3632份有效問卷。當中文憑試考生自評壓力平均分為7.4分,接近18%自評為「爆燈」的10分。對於考試的壓力來源,61%因擔心往後的出路,近44%壓力源於自我期望,39%因父母期望,9%認為與社會輿論有關。學友社認為是因為考生從往年大學收生成績發現聯招內的學士學位課程一般要考獲5科4級方可入讀,反承受更大壓力。

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

學業壓力只是影響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其中一個因素,以下的因素也有影響﹕

1. 個人層面

?思考負面

香港教育學院心理研究學系助理教授陳小梅分析青少年抑鬱症個案,發現患上抑鬱及焦慮的主因是學生傾向以負面方式思考(negative thoughts),常會「災難化」所接觸的事,如「我無交份功課,老師一定會討厭我」、「如果揀錯科,就算點讀都冇用,唔會升到大學,無晒前途」等。另外,「以偏概全」亦常見,同學無限推論所面對的處境,如「同學都唔搵我食飯,我鰫O班都冇朋友」等。

?自我及家人期望

◆自我期望超越能力所及

對個人表現如成績有期望(expectation),往往能激發努力溫習的意志,達到所定的目標。但如對自己期望過高、遠超能力所及,根據心理學家Higgins的理論,現實我(actual self)與理想我(ideal self)差異大,人容易產生失望、不滿等負面情緒,對自己的評價較低,會影響自尊感(self-esteem)。

◆家長期望高 管教嚴

註冊臨H心理學家鄒凱詩表示,近10年社會趨勢改變,望子成龍的父母常要求子女自小參加興趣班、補習班,卻鮮有空間發展自己的興趣,令新一代年輕人壓力增加。18至24歲年輕人面對讀書、前途及家庭壓力感到迷惘,其臨H經驗所見,患情緒病個案較5年前增5%至10%,當中有四分之一是富家子女。她解釋,富二代面對父母成功,自我要求更高,容易形成情緒病。

人稱「辣媽CEO」的職場專欄作家張慧敏認為,部分香港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不尊重孩子的生命權利和自由,只是不停把子女塑造和調教成自己心目中想要的模樣,從不把他們當作一個獨立個體來看待。她認為父母不應以「極權」模式管教子女,應發掘他們的興趣、長處,讓子女好好發揮。

2. 家庭層面

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講師孫玉傑指出,青少年的整體壓力感、家庭功能(family functions)和精神健康的相關性強。孫玉傑聯同香港心理衛生會2013年針對中學生做壓力程度調查,發現一成六受訪學生處於「主觀壓力感極高的水平」,五成二受訪學生評估家庭功能為「不理想」,一半受訪學生稱會避免與家長談及擔憂或感受。孫玉傑表示,學生壓力感愈高,精神健康評估愈差。如果家庭功能欠佳,青少年面對壓力時會感到孤軍作戰。

2014年,一名11歲女學生在校感到不適,學校通知家長,惟父母因上班無暇抽身到校接女兒回家。女童疑感到被冷落,走到校舍高層危坐,幸及時被勸服未釀成悲劇。臨H心理學家葉妙妍認為,青少年企圖自殺未必真心尋死,可能是遇上不懂處理或解決的問題,或有感不被尊重而以此方法要脅,希望獲得父母的關注。

3. 朋輩層面

24歲的台灣藝人楊又穎在家中自殺身亡,原因懷疑是不堪網民的造謠攻擊,引起社會對網絡欺凌(cyberbullying)的關注。2014年1月因為「特別朗誦技巧」而被網絡欺凌的男生,接受訪問時說初時未知事態將如何發展,「有少少困擾及壓力」,幾天後決定不再看網民留言,「我控制不到,也不會介懷」。在街上市民認出他通常是望幾眼,再跟朋友竊竊私語,他一樣不在意,「人家望你都不足為奇,望你沒有罪」。除了在互聯網上,現實生活中的同儕關係(peer relations)亦會對青少年造成壓力,例如被同學取笑、排擠、欺凌等,都是學生的壓力來源。

更多教育
新聞定格﹕青少年偏差行為 解碼
【明報專訊】美國有學者指出,在上兩個世紀,兒童及青少年面對的最大危害是疾病、貧窮和營養不良。但在21世紀,青少年面對的威脅轉變為吸毒、自殺、... 詳情
【明報專訊】1. 朋輩影響 青少年在成長中需要透過結交朋友建立個人身分,獲得自尊和認同。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徐小曼指出,青少年在建立人... 詳情
新聞定格﹕青少年健康五大問題
【明報專訊】1. 飲食習慣不健康 香港營養學會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以問卷方式訪問1291名中學生,有25%受訪學生在過去一周... 詳情
香港青少年的健康×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公共衛生
【明報專訊】(見圖) ■IES指引 「青少年健康」為跨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和單元五「公共衛生」的議題,同學可分別從「精神... 詳情
趣學通識﹕價值觀的取捨
【明報專訊】請先看以下的故事﹕ “ 三人相約晚膳,討論應該選哪些菜式。 陳先生﹕「今天是星期一,有『一蚊雞』優惠,一定要選!」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