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行為成因
【明報專訊】1. 朋輩影響
青少年在成長中需要透過結交朋友建立個人身分,獲得自尊和認同。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徐小曼指出,青少年在建立人際關係時總怕被人排斥,所以只要有朋友煽動某些越軌和偏差行為就容易盲目跟從,如吸煙、飲酒、吸毒等,覺得自己「唔做就好衰仔/女」。如青少年吸毒問題,有禁毒常務委員會成員指出,在過往幾年所有被呈報的21歲以下吸毒者中,超過五成是受朋輩影響。
2. 家庭關係
家庭是青少年的生活重心之一。青少年服務處外展社工謝姑娘表示,如青少年與父母缺乏溝通、父母管教過嚴,反令子女嚮往離家出走後的自由,導致他們不敢回家,流連街上,容易誤入歧途做出偏差行為。
明愛青少年及社會服務網上外展隊隊長劉嘉揚說,青少年犯錯,家長不假思索責罵,或父母本身少管教子女,惟一旦發現子女有任何異樣,如拍拖或結識「不正經」朋友,就「忽然關心」,令子女更不願回家,增加做出偏差行為的危機。
3. 生活壓力
青少年心智發育未成熟,往往在生活和學業上受壓時不懂抒發。部分青少年更因為不懂尋求適當方法排解壓力,誤信吸煙、飲酒甚至吸毒有助消除壓力,不知後遺症會對身體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4. 傳媒影響
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副教授利米高指出,不少青少年曾表示一些偏差行為如低齡飲酒、吸煙等是從娛樂媒體(entertainment media)學習而來。以色列政府健康教育及推廣部有專家曾發表報告,指該國青少年的吸煙、節食行為都與媒體息息相關。不過,利米高強調,傳媒的信息未必是壞,但反映出青少年的生理健康與媒體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