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港口貨櫃吞吐量自去年7月起,連續8個月錄得跌幅,香港貨櫃碼頭商會主席鍾惠賢預計,農曆年前後屬淡季,3月櫃量將減少,即連續9個月下跌。有業界人士憂慮,3月份跌幅更可能達雙位數,分析指香港港口後勤用地少,令碼頭易現擠塞,珠三角地區整體進出口疲弱,亦影響貨運。 料3月跌幅達雙位數 本港港口的貨櫃吞吐量自去年7月起不斷下跌,去年12月的櫃量僅有177萬個,按年下降達14%;今年1月及2月的貨櫃量分別為約183萬及143萬個,按年跌6.1%及3.7%(見表)。 根據海事處資料,本港港口貨櫃量曾在2000至04年間穩佔全球第一,隨後櫃量下滑,2013年更被深圳迎頭趕上,排名跌落第4位。綜觀全球十大港口,只得香港出現負增長。與此同時,寧波港口的升勢最凌厲,去年處理櫃量達1945萬個,不但超前韓國釜山港,更有達12.1%增幅(見表)。 港碼頭易擠塞 影響貨運 鍾惠賢表示,本港的貨櫃碼頭屬於轉口港,75%吞吐量來自轉口貨櫃,櫃量易被其他港口帶走,加上農曆年前後屬淡季,首季櫃量確實較少,估計3月份櫃量再下跌。 她分析,近年貨櫃船體積愈大,加上不少貨商基於成本較低轉用躉船轉駁,也令港口泊位長度愈見不足;同時,近年陸續出現較大型及複雜的船公司聯盟,不同船公司因合約問題,未必能在同一貨櫃碼頭商的泊位上落貨,要靠陸上的內運車將貨櫃轉移,兩者俱令碼頭出現擠塞,惟本港後勤用地卻較國際標準少45%。她促請政府改善葵青貨櫃碼頭周邊土地用途,騰出空間作貨櫃堆場,減少擁擠、提高效率。 另外,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指出,珠三角地區受歐美市場影響,整體進出口量見疲弱,加上內地如上海、寧波及青島的港口收費較低,都會造成影響。碼頭業職工會及貨櫃運輸業職工總會指出,暫未見碼頭公司削減人手,但直言吊機手及司機工作量大減,內運車每日最多減少三分之一運作量,可能影響前線人手收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