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聽音樂會你期望有什麼得荂H娛樂?感動?力量?本地樂團De Tesla舉辦Barter Concert 一換一概念音樂會,希望觀眾身體力行give and take,在付錢買票入場享受音樂之餘,也透過另類「付出」貢獻社會,同時反思社會主流價值。
盼以音樂改變生命 感動人心
近年興起以物換物,不少組織和團體舉辦市集形式的換物活動,造就資源循環,減少浪費。但原來音樂也可以用以交換?第三屆Barter Concert將於2015年3月8日舉行。2013年首屆的主題是「食物換音樂」,鼓勵參加者實踐平等分享。每個參加者要先從小店購入食物並帶到音樂會現場,主辦單位收集食物並於音樂會後分發給露宿者。2014年,Barter Concert為低收入家庭學童帶來接受音樂教育的機會——參加者帶來一份初階的樂譜,義教音樂團體「WEWAH音樂家」就會按照該些樂譜免費向基層學童教授音樂。負責舉辦音樂會的樂團De Tesla深信「音樂可以改變生命,感動人心」,故希望透過大眾參與,為推動義務教育音樂出一分力。
2015年,Barter Concert與醫療機構合作,主題為「夠薑用器官換音樂」。主辦單位與港島西醫院聯網器官移植聯絡部合作,參加者可在音樂會現場了解香港器官捐贈的情G、難處及需要,並登記器官捐贈。主辦方希望觀眾明白器官捐贈並非只是簽署一張器官捐贈卡而已,亦要跟身邊的人說明自己的意願,盡簽署者的責任。
Barter Concert Facebook專頁﹕facebook.com/barterconcert
中國文化阻礙器官捐贈?
器官捐贈的意願或多或少與中國社會的傳統忌諱有關。傳統中國文化重視「全身而葬」,而且「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和「死後留全屍」的觀念根深柢固,不少華人仍受這種觀念影響。此觀念令內地器官捐贈人數維持在低水平,現時中國公民身後器官捐獻率大概只有0.6%。2012年3月,中國醫院協會人體器官獲取組織聯盟主席黃潔夫(當時是衛生部副部長),在杭州舉行的全國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總結會上,引述衛生部的統計數字指出中國每年約有150萬人等待器官移植,但成功移植的個案不足1萬宗。為鼓勵更多人參與器官捐贈,黃潔夫稱邀請了許多衛生部官員登記加入器官捐獻行列,以身作則號召社會。
與此同時,黃潔夫承認,中國器官買賣情G十分嚴重,而多數移植器官都來自死囚。2015年1月1日,內地當局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來源,公民逝世後自願器官捐獻將成為器官移植的唯一渠道。
香港器官捐贈情G
只要無感染嚴重傳染病、愛滋病或癌症,不論性別、年齡或種族都可捐出功能良好的器官(腎臟、肝臟、心臟、肺/心肺)或組織(眼角膜、骨骼、皮膚)。
衛生署2008年11月起啟動「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讓有意捐贈器官者能方便、有效和可靠地自願登記於死後捐贈器官的意願,使獲授權人(如醫院管理局的器官移植聯絡主任)可迅速安排器官移植,使更多病人受惠。名冊的登記人數至2014年12月底已超過15萬。
■思考問題
1. 你認同Barter Concert的理念嗎?為什麼?
2. 除了傳統中國文化,你認為阻礙人們捐贈器官還有哪些原因?
■相關概念
器官捐贈(organ donation)
器官捐贈是從剛去世的人或活人身上,取出器官或組織,並移植到有需要的人身上。不論任何年齡,所有健康的人都可以成為器官及組織的捐贈者。不同國家或地區對器官捐贈的接受程度不同,但大多有法例容許合資格的捐贈者接受或拒絕捐贈,或讓他們的家屬決定。
文﹕鄭寶欣
圖﹕De Tesla樂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