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雨傘運動」落幕,周永康細訴與佔中三子(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的關係——佔領前,他形容與三子關係猶如父子,雖政見分歧,但目標一致,亦會私下飯局談心,「沒有開會時,數個夜晚一起食飯,談論運動以外的看法、生活壓力、將來,大家都好舒暢」;不過,當運動開始不久後,彼此在路線上漸有分歧,最後分道揚鑣。 周表示,三子最初認為運動不應持續太長時間,甚至大家原計劃是「佔領3天」,即是假設在10月初的假期啟動,但及後眼見有數以萬計市民留守,三子亦尊重學生及民間團體的判斷,不再堅持退場。然而,10月底的「廣場公投」中途夭折,成為三子在這場運動的轉捩點,他們頓感意興闌珊,甚至有段時間一度淡出,也謝絕傳媒訪問。 對於三子宣告不再領導運動,周永康不感意外。他說學聯與他們從來不是一個嚴密的團體,爭取目標不同,「我不覺得(三子撤離)需要傷春悲秋。或者教書對他們的心理狀態會比較好」,周笑說。 回想75天運動中,周認為學聯訪京失敗、即11月15日佔領第49日後,是退場適當時機,另闢戰線。「本地線已經打過一轉,跟政府傾過,但他們依然不為所動,之後大陸線又試過一轉,香港同大陸互相拋波,而我們要向對方施壓,需要尋求其他路線,轉移陣地或用其他方法抗爭。」 然而,整個運動連階段勝利也談不上,卻有眾多支持者受傷,問到有否感到愧疚?他沉思一會後說﹕「雙學號召的運動而令學生受傷,我們一定感到內疚。」而其他受傷事件,他感到無奈及憤怒。 將聯繫兩岸民團 加深了解內地 展望未來,運動啟發他聚焦內地,將主動聯繫兩岸四地的民間組織,周永康認為要向北京抗爭,需要認識內地的政局和體制,「即使佢](中共)權鬥我]未必清楚,但起碼要有觀察,到底局勢變化,香港可以點自處」。但他稱這是香港社會過去30年一直忽視,「還有很多東西其實可以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