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電一直以政府收緊電廠排放為理由,明年開始需要大幅增加使用價格較高的天然氣,故有需要加電費。 中電總裁潘偉賢昨表示,正研究在本港建立浮動天然氣站,在船上接收液化天然氣以增加氣源,若計劃獲批准,不一定要購買西氣東輸天然氣。但環境局副秘書長劉明光說,仍未收到中電的計劃,要研究浮動天然氣站對電價的影響。 兩電昨出席立法會,交代明年電費調整幅度,多名議員均指出,中電未來會使用更多天然氣,但來源有限,例如西氣東輸,海上天然氣站又遲遲未動工,加上電費中的燃料費是實報實銷,中電沒誘因購買較便宜的燃料,擔心未來市民要捱貴氣。 會計界梁繼昌關注除了西氣東輸,中電會否尋找其他氣源,分散成本。 指流動站可租可買有彈性 潘偉賢說,中電經常尋找較便宜的氣源,初步探討海上流動天然氣站,在船上接收液化天然氣,又指流動天然氣站可租可買,可在短時間內投入服務,存在彈性。 城大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總監鍾兆偉表示,中電表示明年要大幅增加使用天然氣,但一直拒絕透露不同天然氣來源的比例,「崖城仲未斷氣,中電明年會用幾多?對電費有什麼影響?」他認為中電應提高透明度,詳細交代各種發電燃料對燃料費的影響。 環團批發電環境成本轉嫁市民 世界自然基金會批評中電把發電的環境和社會成本轉嫁到市民身上,對消費者不公平,原因是現時電力市場容許兩電毋須遵從污者自付原則,要求政府把握時機,趁管制計劃協議於2018年完結時,改革電力市場,要求電力公司需要攤分燃燒化石燃料帶來的環境成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