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日天氣明顯轉涼,冬季衣服要出籠了!適逢聖誕新年將至,很多人會趁這個機會添新衣,亦有市民會把不穿的舊衣放進衣服回收箱。不過,衣物拿去回收,就真的可以減少浪費嗎?你知道放入回收箱的衣服會被送到哪裏嗎?其實很多回收的衣服,未必適合轉贈他人,當中大部分會被運到第三世界國家,甚至直接送到堆填區。
舊衣未必能真正回收
一件衣服的一生,可能會到訪3、4個國家;一般衣服通常都在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等地生產,然後賣到歐美等經濟發達的地方。由於時裝業講求潮流,很多衣服都在完好無缺的情况下,被掉到回收箱,然後轉賣到發展中國家,但不代表這些衣服能找到最終的「歸宿」。
有朋友到巴基斯坦旅行時,親眼目睹一座由牛仔褲堆成的山,只要付1美金,就可以不限數量地隨便拿走那些牛仔褲。原來那些都是由發達國家運來的棄置衣物,但當地人並不常穿牛仔褲,所以最終亦被棄置一旁,愈堆愈多。
染布物料 對人體有害
再看香港,棄置衣物的數字亦相當驚人,根據環保署2012年《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的數據,堆填區每日平均收到293公噸的紡織物。這些「廢物」都成為了地球不能承受的負擔,實在值得好好反思﹕我們真的需要製造這麼多衣服嗎?大量生產衣服不但浪費,亦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問題,因為在染布過程中,經常會使用一些有毒化學物,例如偶氮染料、鄰苯二甲酸酯、全氟化合物(PFCs)等,這些污染物會隨污水排放到環境,不但會干擾人類的內分泌系統,影響發育,更可能致癌。
很多運動用品都會用上PFCs,因為能令鞋、戶外裝備和衣服有防水和防污功能。但若這些物質排放到環境當中,則會污染河流和湖泊,更會一層一層在食物鏈中累積。人類若喝下受污染的水或生活在該水源的水產,便有可能影響健康,損害生殖系統。
現時,製衣業仍然是中國其中一個最大的工業污染源,中國一半的農村人口仍未能飲用合乎國際標準的安全食水。早前,綠色和平同事到杭州的工業園區考察,親眼看見錢塘江上巨型的黑色污染漩渦,有毒物質源源不絕地排放,工廠的工人全身被染成暗紅色,指甲發黃,當地居民更頻患癌症,令人看見時裝背後醜陋的一面。因此,我們必須緊記,衣服上的價錢牌其實只是每次消費行為的表面代價,背後有一張真正叫人負擔不起的隱形帳單,就是環境的代價。
品牌紛紛承諾無毒生產
其實,服裝界已意識到污染的問題,很多大型品牌亦願意承擔保護環境的責任。現時有20個國際品牌已經承諾「無毒」生產,願意公開生產時的排污資訊,並且淘汰使用有毒化學物。有些品牌願意走得更前,例如運動品牌Puma「加碼」承諾完全停止使用PFCs ,正正是向所有運動及戶外用品品牌發出一個強烈的信息﹕時裝去毒(DETOX,即Detoxification)是絕對可行的。
2014年6月,我們集合全球各地的群眾力量,要求另一個運動品牌adidas承諾去毒,結果adidas亦答應2017年底前99%產品將不含PFCs。可惜,另外兩個國際品牌Nike和李寧牌仍然對全球的無毒生產呼聲視若無睹。
企業對環境的責任不容忽視,這20個時裝及運動品牌,足以令全球30%的時裝及紡織業供應商實行無毒生產。我們期望會有更多品牌加入去毒行列,令消費者能安心購買衣服,不會成為污染環境的幫兇。
■相關概念
企業社會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企業社會責任意指企業在獲取合法利潤的同時承擔起社會責任,範疇包括環境保護、勞動條件、工會權力、員工健康和安全及員工培訓和薪酬等。企業亦有責任保障生產過程不危害環境的同時,注重研發無害於環境和人體健康的產品,還應當減少利用水、能源、原材料等資源或循環利用資源,減少浪費。企業亦應與周邊自然環境融合,特別產品如有可能對環境造成損害,要積極採取預防和補救措施。這樣既可推動社會發展,也為企業謀求長遠利益。
文﹕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連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