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土高原地區,有一首流傳很廣的民謠,「上山不見山,入村不見村,平地起炊煙,忽聞雞犬聲。」民謠描述的,是一種下沉式的民居,這種學名為「地窨(音印)院」的民居建築,又稱地坑院、下沉式P院。由地窨院組成的村落,人在百米之外往往不易發現,只有當臨近院子邊緣時,才能看清其真面貌。如今,這一獨具特色的「地下村莊」,正面臨快速消亡的命運。明報記者
風大地寒 造就下沉式建屋
「平地挖坑,坑壁打P」。對於缺乏木材石料、風大地寒的黃土T地來說,沒有比冬暖夏涼的地窨院更好的居住形式了。11月28日,在山西省平陸縣,當看到「地下村莊」時,來自美國的史密斯夫婦感到十分驚訝。據新華社報道,55歲的史密斯說,「我去過很多國家,但是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地下村莊,這堛漸j人充滿想像力。」
這種讓史密斯夫婦感到驚訝的「地下村莊」,正是由地窨院的民居組成。在中國中西部已經流傳4000年的地窨院,主要分佈在山西、河南、陝西、甘肅等地。如今,則主要留存在山西,尤其以平陸為多。上世紀60年代,平陸仍有17,000多座,目前,仍有人居住的已不足600座。
萬座減至600座 山西留存最多
地窨院通常長寬三四十米,深約10米,呈方形,外面看像一個天井,內部佈局則類似四合院,有正P和側P之分。與正P相對的是一條狹長傾斜的門洞,用於上下出入。農民在院堜Y前栽種樹木,地窨院被掩映在樹木林蔭之中,雞犬之聲相聞而不相見,人聲嘈雜而影蹤全無。
距離陽泉市區20多公里平定縣巨城鎮移穰村,還保留茪Q幾處明清時期不同建築風格的古宅院。遠望移穰村,看見的是在村子中間一片民宅附近,一塊空地中央「長」出半截柏樹樹冠。但走到近前,便會發現空地其實是一座下凹的院子,一棵柏樹就從院子堶控揖X了樹冠。
列文物遺產 惟隨發展填埋
這座距離地面6米深的院子,正是組成「地下村莊」的地窨院。據院子主人李成聚向《山西晚報》憶述,該村類似的院子原先有3座,抗戰時期修鐵路時填埋了一座,前些年電氣化改造時又填埋了一座,現僅存這一座。
今年50歲的李保貴,自其母親去世後,搬離這座地窨院已有4年。「我記事起就在這個院子住,最多時有30多口人住在這堙C後來隨茈X嫁的出嫁,去世的去世,或者蓋新房搬出去,逐漸就沒人住了。」
由於極具地域特色,平陸地窨院正吸引愈來愈多外國遊客的目光。目前,已有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遊客到平陸參觀地窨院。2008年,地窨院營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然而,隨虒g濟發展,地窨院的居民居住習慣發生變化,人們開始大量將其填埋,並在上面蓋起更加寬敞明亮的磚瓦房或是高樓大廈。現在整村的地窨院已很難見到,「地下村莊」幾近絕[。
面對現狀,平陸地方政府開始有意識加強對地窨院的保護,在地窨院相對集中的張店鎮劃出地窨院重點保護院落,並計劃開發地窨院旅遊。
「目前政府的投入還是太少。」平陸縣旅遊局副局長、地窨院研究專家馬博文說,「只有加強開發,形成可持續的旅遊產業,才能引導農民參與到共同保護中來,讓這種古老民居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年輕人愛地上建美觀樓房」
實際上,地方政府開始有意識加強保護,但對整村地窨院保護最大的衝擊,是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仍保留有最多地窨院的平陸縣張店鎮,真正居住在地下的村民,已經是寥寥無幾了。
「年輕人不再喜愛地窨院,更願意在地上蓋敞亮美觀的磚瓦房,只有一些老年人還堅守茬o種古老的地下民居。」張店鎮文化站站長張和成說,「現在土地緊張,平均一個地窨院就要佔地兩畝。不久的將來,地窨院終究會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再多的留戀也得捨棄,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