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跨代貧窮(intergenerational poverty)意思是指父母一代的社會和經濟條件並不優越,令下一代也不能走出貧窮的困局,出現惡性循環。香港電台製作的《窮富翁大作戰III.父女大作戰﹕跨代的大學夢》一集,邀請一對父女檔體驗低下層的生活。兩人不單各自對貧窮有新的感悟,亦帶出「知識能否改變命運」的討論。片中參與貧窮體驗的父女,父親是經營連鎖補習社的伍經衡(Richard),和他16歲就讀國際學校的女兒Stephanie。二人透過節目安排,一嘗貧窮滋味。 親身體驗貧窮苦G Richard被委派送貨的工作。雖然他家中有齊健身設備,節目中亦有鍛煉體魄的鏡頭,不過他要搬運大量貨物,又要趕在「死線」前送給客人,感到吃力。Richard亦接受另一份洗頭的工作,雖然於室內工作較舒適,然而「新手上路」,服務質素亦被評為未能達標。Richard的正職與這兩項工作有強烈對比﹕腦力 vs. 勞力、靜態教學 vs. 室外勞動、薪高糧準 vs. 時薪低,而兩者最大的差別,是學歷的門檻。一般人都認為在香港要靠高學歷,才有可能找到相對穩定、高薪的工作,學歷低的父母都寄望下一代努力讀書,透過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向上流,脫離貧窮。可惜Stephanie體驗後發現,並非努力讀書就可上流。 Stephanie探訪一個新移民家庭,母親學歷低,只能做清潔工。家庭有兩姊妹,都是中學生,姐姐快要考文憑試,最擔心英文科追不上,補習開支大。當問及閒時有什麼消遣,Stephanie會跟父母外出吃飯、看電影,可是兩姊妹連進戲院看電影也沒試過,因為這些娛樂消費高,零用錢都花在學業上。之後,Stephanie與一名年紀相若的女生到餐廳打工,早出晚歸,感受到出身草根家庭的子女,要半工讀賺取零用,欠缺休息和出外「見識」的時間和閒錢,也影響溫習和做功課的時間和精力。 起跑線的比較 家庭缺乏資源時,即使父母很想把最好的留給下一代,亦有心無力,子女渴望出人頭地回饋父母,亦可能輸在「起跑線」——入讀大學講求成績,但礙於欠缺金錢而失去補習及放眼世界的體驗,比經濟能力較佳的孩子「輸蝕」,獲取大學入場券再找工資吸引的工作,可能是一個夢。 「知識改變命運」,知識造就社會向上流動是現實還是神話,留待同學看完節目再討論。 文﹕楊淑敏老師 ■片集﹕《窮富翁大作戰III.父女大作戰﹕跨代的大學夢》 播出日期﹕2013.11.02 製作﹕香港電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