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同學經常問「究竟何為概念」?教育局曾提供大約100個「建議」概念名詞予學校教師供參考,有同學嘗試從教師手中取得這些概念名詞。又有同學參考坊間補習社中英對照、詳列概念名詞內容的「雞精」筆記、辭典一樣的概念名詞書本。
其實,上述例子正提醒同學可依據不同方法,找出重點概念名詞。曾經有同學善用教育局課程文件、學校所用的教科書和參考書、補習社印製的筆記,自行整理以下筆記內容﹕(圖1)
這個同學先循不同途徑找出重點概念名詞,然後憑藉個人理解重寫概念的內容。而同學重寫的標準除參考原有的概念名詞解讀外,也要撮寫,務求以較短篇幅呈現理解的內容。不過,單用上述途徑記錄概念名詞,仍見不足。
有同學參考報章時事新聞,就不同議題內容,記錄另外一款筆記﹕(圖2)
這個同學除了記錄常見的概念名詞內容,也有記錄其他重點名詞的定義。參考以上事例,同學閱讀某些時事新聞,發現自己未了解「太子黨」、「團派」等名詞,決定記錄下來,好讓自己有更深入的理解。不過,同學可能會問﹕「記錄這些概念名詞的定義後,下一步應做什麼?是否需要背誦各概念名詞的定義?」
其實同學毋須死記爛背上述概念名詞的定義,亦毋須擔心自己有否遺漏任何重點概念名詞。始終概念名詞是供同學靈活使用的,同學可在答題過程中以概念名詞解釋論點,或者利用該些名詞引證個人論點,增強說服力。另一方面,同學亦可通過理解不同的概念名詞,更了解某些議題。
以下筆者試用近日發生的重點新聞為例,說明同學可如何進一步結合知識和概念!
(見表)
資深通識科教師許承恩
■短片﹕life.mingpao.com/Hui_ls.htm
想知更多寫好及讀好通識的心法,可瀏覽明報通識網的通識視聽區,由許承恩老師主講、隔周三推出的通識作戰攻略系列短片。
製作: 明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