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文言詞句 見怪不怪 以文言寫作,「輸入」必不可少,品質尤其重要。資深中文科老師袁漢基表示,「平時會讓學生看(篇幅)短小、有故事的(文言文),如《世說新語》」。他建議可讀先秦時期的文言寓言故事,如「自相矛盾」(出自《韓非子》),還有唐代柳宗元的寓言等,特別推介明末清初的戲曲家李漁所著的啟蒙讀物《笠翁對韻》。通過熟讀、背誦、拆解詞句,便能掌握各類詞語(如人稱詞:汝、余、吾;時間詞:俄而、未幾、旋即)和句式(如省略、倒裝、判斷、被動句等)。 佔分比重或再升 多讀有益 袁漢基認為,學懂讀文言文能鑑古知今。雖說現今已有不少白話譯本,但難免有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甚至以訛傳訛之誤。看得懂文言文,自能讀原典,能從典籍、正史中了解時代更替、古人智慧。 從功利角度看,「文憑試必考文言,(分數)佔全卷約三分之一」,日後增設的指定文言範文,暫定佔閱讀能力卷三成,剩下七成包括白話和文言文篇章閱讀理解,若文言文佔分比例不變,則整體比重升至近五成。此外,袁漢基強調,學習文言文能「宏中肆外」,即修養內在,增強表達能力,同時能汲取中華文化精神,用諸說話能力卷則能豐富內容,用諸寫作則能融入中華文化內涵,符合文憑試要求。 要讀懂文言文唯有多看,沒有捷徑,袁漢基認為,可從字詞、句式入手,認識字的通假義、一詞多義,掌握倒裝、判斷等句式,如2013年試題其中一句「晏子見疑於齊君」,「見……於……」是倒裝句,全句意即晏子被齊君懷疑,自能讀通不少文言文,也可應付公開試。 他還針對卷一閱讀理解的文言文部分,分析部分題目特點(見附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