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2日加新社電)最新民意調查指出﹐不少人心臟病發或中風﹐未能在康復後改變習慣﹐投入健康生活﹐沒法降低舊病復發風險。
心臟及中風基金會(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去年11月25日到12月3日進行網上調查﹐訪問2,010個心臟病與中風康復者﹐或是有親友患這種病的人﹐得出上述結論。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未能養成長期的健康生活習慣﹐或根本沒有嘗試﹐例如多做運動、保持健康飲食。
報告作者、多倫多心血管專家艾布拉姆森醫生(Beth Abramson)說﹕「問題在於﹐我們當中不少高危一族﹐還有那些有心臟病發病史﹐最有機會第二次心臟病發的人﹐未能改變所需生活習慣。」
艾布拉姆森說﹕「我們必須坐言﹐還要起行。」最新調查說﹐人們不能改變舊習慣﹐有很多理由﹐第一個的是缺乏誘因。
每10個受訪者﹐6人說﹐心臟病發或中風不死﹐無異「再生」﹐他們會改善健康。幾乎同樣比例的受訪者說﹐心臟病發或中風後﹐生活「稍微健康一些」。
艾布拉姆森醫生說﹐人們第一次病發﹐大嚇一驚﹐許多人會改變習慣、作息﹐活得更健康﹐但時間一久﹐他們就會淡忘發病危機﹐就會慢慢放棄健康的生活方式。
時間一久淡忘發病危機
「人們遺忘過去的事情﹐7年或10年後﹐他們可能忘了為何服藥﹐或是為何有那麼緊要﹐因為﹐看不見﹐忘光了。」
艾布拉姆森說﹐這項調查是康復者和醫生的「警鐘」﹐康復者要更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醫生更要確保心血管病人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免得再回醫院。
幾乎所有受訪者認為﹐家人和朋友支援是很大的助力。
此外﹐1個醫療團體指出﹐病人心臟病發或中風﹐精神激勵是康復程序1個環節。它說﹐少數病友轉介到這類計劃﹐其中只有60%受訪者完成全部康復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