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任何社會都有制度,也有不滿制度的人,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1827)肯定是反建制者。他的見解「出位」,被時人視為離經叛道,有人更將他看成瘋子,耀眼才華到死後才受人重視。 年少輟學 敢於挑戰教會 布萊克1757年生於倫敦,他10歲起未再上學,由母親在家教導。布萊克14歲當雕版學徒,其後成為專業雕版師、插畫師,同時創作詩歌,又親為詩集配上插畫。 在布萊克的時代,教會擁有很大權力。布萊克自小學習《聖經》,亦按照英國國教會(Church of England)的禮節成為基督徒和成婚,但他常常挑戰教會的權威。他以「殘忍」形容造物主,對於教會的制度深惡痛絕,尤其討厭政教合一,認為是無比罪惡。 生前不容於世 死後方受重視 可以想像,布萊克這些觀點不容於保守社會。布萊克在生時被視為瘋子,貧病交迫、孤寂而終,但他非凡的想像力、創造力卻受到後世重視。布萊克最重要的詩歌集是Songs of Innocence(《天真之歌》)和Songs of Experience(《經驗之歌》),名作The Tyger(〈老虎〉)便出於後者。 文:葉凱楓 圖﹕網上圖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