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行政會議制度近來引起爭議,曾鈺成指出,行會設計原本是來自英國樞密院(Privy Council),但目前不少英聯邦國家,權力早已下放到內閣(Cabinet),樞密院權力早已跟以往不同。他又說,末任港督彭定康早已發現行政局設計有問題,曾於1992年提出改革行政局,只是因為後來的中英政改爭拗搞到「雞毛鴨血」,他才沒持續改革該制度。 現時在英國,內閣(Cabinet)是樞密院下一個最重要的委員會。李永達說,翻查文件,92年彭定康曾想過找政黨組成行政局,但發現做不到,後來則提出由立法局內不同黨派組成12人委員會,與行政機關協商,但也沒有成事。 變各黨論壇行政立法割開兩選擇 曾鈺成說,英國的樞密院召開會議,君主(Monarch)會在場,即「女王會同樞密院」(Queen in Council),但她會站立開會,保證速度快,會議只讀出一系列法令,君主只需說「同意(approve)」便可。他認為香港應研究樞密院在其他地區、脫離殖民地政府統治後,還有否作用,再檢視這些前殖民的政治體制以作參考。 曾鈺成憶述,早在回歸前年代,彭定康也發覺立法局既已經選舉產生,若由一班要遵守保密制、沒經選舉的行政局成員來掌握這般高的決策權,這問題需處理。當時彭定康認為有兩個選擇,一是將行政局變成各黨派的論壇(Forum),另一選擇是將行政立法分割開,最終他認為前者行不通,選了後者。 中英政改爭拗 不了了之 由於行政立法切割,但行政局和立法局要溝通,彭定康到93年的施政報告,便提出要成立「政府—立法局委員會(Government-Legco Committee)」,曾鈺成認為,彭定康的說法有兩種意味,一是行政機關保留舊制是「行不通」,二是行政立法間的關係要想辦法維繫。但曾鈺成說,後來政改搞到「雞毛鴨血」,社會沒有興趣再研究行政局問題,委員會一事不了了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