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力量網絡葉健民教授指出,在立法局出現直選議席後,行會反映民意的功能已淡化。他認為行會日後不應只給政府意見,亦要為政府提供政策網絡,他建議大幅縮減現時400多個諮詢委員會數目並重整,改在每個政策局下設一個人數較少的顧問團,由行會非官守成員擔任主席,作為民意樞紐,為各局長提供意見,模式如現時的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 葉健民批評現時的諮詢委員會數目太多、沒有秘書處,部分委員會根本沒有資源給予政策建議,大部分委員會主席在社會上「能見度好低」,整合這些諮詢機構效果會更好。他批評行會非官守成員作為「行業大佬」,對同一議題給予一個意見是不足夠的,要有政策網絡,反映社會上不同持份者的看法。 重整諮詢委員會 「可撤便撤」 葉健民建議為諮詢制度作「根本改進」,諮詢委員會「可以取消的便取消」,有法定權力的委員會則應分拆,最終應做到每個政策局只有一個人數較少的顧問團。他構想中的顧問團猶如政策局的「小內閣」,好處是制度改變過程中,能為政府發展政策網絡,建立局長以外社會上「關鍵人物」的權威。 指長策會是成功例子 葉健民認為,長策會是成功例子,「有時你見到他(如長策會成員蔡涯棉),多過見到(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葉認為,問責局長本身有網絡、有政黨,已有組成執政聯盟的渠道,故行會非官守成員未必一定要有政黨背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