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這專欄談過很多寫作技巧,然而所謂「技巧」,有時反而限制了作者的發揮。舊時代能寫得一手好筆的人,說穿了就是多看書、多寫字。沒有技巧,但透過不斷「看書」的模仿過程,成就一個個多產作家,著名巨著多不勝數。
會考、高考制度,中文科還是沿用一貫的學習模式。學生背誦範文,然後咀嚼及消化,這種內化過程,說到底就是「模仿」。情G就像你處於一個不同語言的地域,每天早上起來到晚上就寢,日復日的耳濡目染,你多少也會哼上幾句當地的方言。有時還「似模似樣」。寫作,就是這樣一回事,簡單直接的方法,但很考驗人的耐性。因為持之以恆的寫作習慣,不容易培養。以下,是我這過來人的建議:
隨時記下所見所感
一)寫作不一定要準備好紙筆墨硯。時代的轉變使人懶惰,也同時催生了新的寫作途徑。乘車忽有所感,智能電話的備忘就能簡單寫下一段文字。回家蹓躂在社交網站,興之所至寫一則帖子,關於今天的所見所感、關於近來的電視風波,關於什麼都好。書面語在網絡中恍如一冽清泉,特別是觸目所見都是「笑話」、「惡搞圖片」的熱門動態。會心微笑後,我會想這社會為何要靠這些來治療人心?
閱讀好書 調適心態
二)閱讀是調適心態的最佳方法,特別是與一大堆數字、理論、概念搏鬥之後,你需要的不是睡眠,而是閱讀。找一些好書,有寫學詞藻的,像鍾曉陽《停車暫借問》,有些學人生哲思的,像林夕《十方一念》。每天20分鐘的閱讀習慣,將自己徹徹底底地抽空,浸淫在文字的氛圍之中。從改善文筆應付考試的角度來說,此舉百利而無一害。
思考名作寄寓 投入生活
三)感受生活,多看文學典籍、多思考電影劇本寄寓、多思考說話者的立場和角度、多從成功的人身上學習。你從《阿凡達》與《鐵達尼號》的對讀之中,看到了占士金馬倫的苦心經營。磨刀經年,只為拔劍耀眼的一剎。那時的俊男與美女,今日變成了最醜陋的「藍色怪物」。然則一句「You jump, I jump」到「I see you」,編導於砥礪上霍霍磨刀的身影原來穿越了這麼長的時空。西方的《簡愛》、《哈姆雷特》到《哈利波特》;中國有大觀園《紅樓夢》。你不會找不到你喜愛的文字,而你也必須每天「模仿」,培養語感,搜索前人的步履。
生活在光怪陸離的香港,每日都有不同素材在城市不同角落上演,車廂上不讓座的片段,足以讓你寫成一篇「一件令你有啟發的事」;假如你置身政府總部被黑衣團團包圍,也許頃間呼入的空氣,讓你想到了自由、權利,還有我們的未來。要感受生活,就是要投入生活。
四)嚴格執行上述的一、二、三。不必愛文字,但不能討厭文字。
文﹕林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