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要寫好通識,同學都會明白列舉事例的重要。若同學在論述過程中能提出一些具代表性的事例,必能起「畫龍點睛」作用,令論述文章更有說服力。當然,同學會問:「有什麼方法能訓練我寫出具代表性的事例?」
就此,同學要學習「舉一反三」的能力。所謂舉一反三,可解讀為當接觸某一則新聞時,要求自己以三個具代表性事例說明該新聞或當中呈現的相關概念,並在個人筆記簿上摘錄。
以下,筆者以近日討論熱烈的「免費電視牌照風波」為例,加以說明。
(香港電視網絡主席)王維基一反低調取態,高調回應梁振英的說法,直指梁火上加油,又透露港視已經決定申請司法覆核。王維基反駁梁振英的說法甚為具體,例如梁振英表示發牌不會「來者不拒」,王維基則指1998年的開放廣播市場政策本來就是「發牌並無限制」,只需申請者符合資格、政策等要求便可獲得牌照。
王認為梁振英改變了政策,卻又未諮詢公慼C另外,王維基透露2013年5月接獲政府信件始知政策改變,不會發3個牌照,但是政府又不准港視修改申請書的內容。另外,王維基再清晰地說,當局就發牌所做的4份顧問報告,港視從未排名第3。
事態的乖謬之處,不單使人懷疑港視遭到不公平不公正對待,更使人驚覺自由市場的核心價值是否遭到衝擊,營商環境是否有本質性轉變,香港究竟是法治還是人治等,都從發牌的結果和操作折射出來。
——節錄自〈橫柴入灶引發強烈反彈 發牌爭議變成個人戰爭〉,《明報》社評,2013.10.23
參考上述社評,同學可發現內容涉及基礎知識,例如何謂司法覆核?王維基申請司法覆核後,將對事件產生什麼影響?而新聞反映的重要概念,同學須了解何謂核心價值?事件究竟有否違背某些核心價值?
嘗試翻查資料 說明呈現的概念
同學可用上文提及的「舉一反三」思維就上述知識、概念作出解釋。像是司法覆核,除為司法覆核作定義外,同學亦可嘗試翻查資料,找出三個例子,說明司法覆核是什麼一回事。例如很易便會找到「領匯上市(2004年)」、「清拆皇后碼頭(2007年)」、「港珠澳大橋環評報告(2011年)」等司法覆核案例。同學要進一步了解事件、結果及為香港社會帶來什麼影響,更可藉這些例子,思考司法覆核的作用與意義,以及將如何影響電視牌照風波的發展。
至於核心價值,同學可先找出2004年由香港不少學者及專業人士聯署的《香港核心價值宣言》。宣言提及八個核心價值,包括有「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公平公義」、「和平仁愛」、「誠信透明」、「多元包容」、「尊重個人」、「恪守專業」。筆者在此鼓勵同學完成簡單的練習——用「舉一反三」思維,找出三個與電視牌照風波最有關係的核心價值,並探討這次發牌事件,究竟有否違背了這些核心價值?
資深通識科教師 許承恩
■短片﹕life.mingpao.com/Hui_ls.htm
想知更多寫好及讀好通識的心法,可瀏覽明報通識網的通識視聽區,由許承恩老師主講、隔周四推出的通識作戰攻略系列短片。
製作: 明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