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儘管進入20世紀以來,被西方醫學一點一點逼進了狹仄的空間,卻從歷史源頭上來講,仍然有著俯視天下的氣勢。譬如說,麻醉劑的最先使用,就是一個值得中國人驕傲的例子。 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麻醉劑,比西方早1600多年。麻沸散是神醫華佗創制的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藥。據《後漢書·華佗傳》記載:「若疾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就是說體內的疾病,針藥無法治癒的,可以先用麻沸散將患者麻醉,再將肌膚剖開,進行「抽割」等進一步的治療。 史書的記載看起來著實讓人興奮,要知道,將麻醉劑用於外科手術,在西方最早出現,也是幾百年之內的事兒了。而麻醉劑對於外科的重要意義,恐怕是每一個承受過疼痛的人,都能真切體會到的。如果沒有麻醉劑,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因為手術的劇痛而悲慘死去 ... 只是,非常遺憾的事情是,華佗因為「醫患糾紛」被曹操殺害,他所創麻沸散的處方也隨之失傳,中國的外科學遭受到致命打擊。此後的一千多年,中國外科醫學幾乎是裹足不前,原地踏步。最後,直到西方醫學蜂擁而入,才因為「移植」而重現生機。 關於麻沸散的最初研製,一些傳說更是活靈活現。傳說華佗的兒子沸兒誤食了一些草藥的果實不幸迷醉身亡,華佗悲痛萬分,在這一藥物的基礎上加了其他的幾味中草藥研製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藥,為了紀念他的兒子將這種藥命名為麻沸散。華佗曾經試圖利用麻沸散給武聖關羽刮骨療毒,大抵是害怕麻醉藥的副作用,再加上英雄氣概所使,關羽拒絕這一提議,最後,華佗在關羽沒有接受麻醉的情況下進行了手術,儘管關羽承受了刮骨劇痛,卻也成就了一段千古美談。 中國的麻醉藥在正道上走得很是曲折,卻在一些武俠小說、演義小說中大顯神威,大行其道。《水滸》中「智取生辰綱」的精妙之處,就在於下毒的手段高明,而蒙汗藥的「療效」,比麻沸散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在周星馳的著名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天下第一奇毒「含笑半步癲」,無疑是麻醉藥作用發揮的極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