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第一式:揪出題目重心,進一步延伸
遇到長題目,不好逐字逐句照讀,應該加以梳理,用自己的文句整合一下。遇到短題目,更要揪出題目的討論核心。
例如:權力使人腐敗,你同意嗎?如果同學這樣演繹,已能先聲奪人:這條題目的核心,重在探究「權力」和「腐敗」有否必然關係。我認為權力不一定導致腐敗,如果權力背後有個相對的制衡機制,行使權力的人有權之餘,也要問責,就可大大減低腐敗的可能性……既抓住題目重點,又深化討論內容,可謂一舉兩得。
◆第二式:善用各種例子類型
(1)名人語例。英國歷史學家艾頓說:「權力使人腐敗,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敗。」這句話真是無懈可擊嗎?
(2)史例。希特勒利用權力,濫殺無辜平民,是因為他的權力不受制衡,我們不能因此就把一切責任歸咎於「權力」身上……
(3)事例。我班的班長有若干管理我班的權力,他把全班的秩序管理得很好,一點也不腐敗。
(4)設例。如果「權力」可以用之於善,結果就不會是腐敗。
◆第三式:善用比喻,化抽象為具體
比喻可讓人留下鮮明的印象。例如:「人家問你討麵包,你卻給他石頭」,可拿來比喻人情冷暖。又如,村上春樹說:「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絕對的權力好比高牆,而一眾受者只能像雞蛋。
平日無聊,多練習比喻,對寫作與說話定大有幫助。
◆第四式:發言「三點式」
在10分鐘的自由討論環節,預料每人的發言機會不會太多,好不容易爭取到發言權,必須使之成為「有效發言」。何謂有效發言?大致包括:
(1)像綜合能力一樣,把探討的核心內容至少歸納為三點,或者說三種角度。例如:人是什麼東西?我們可以從社會學、生物學或心理學層面去分析。
(2)每個範圍,再分三個層次,分別是論點、論據和結論。
(3)發言之時,結構必須包括開頭、主體和結尾。
(4)要給人清晰之感,可以用首先,其次,再者作銜接;或者用第一、第二、第三也可。
說是三點式,有些取巧,但目的旨在加深印象,各位能因此加些分數給我嗎?
文:資深中文科主任 蒲葦
■有片睇﹕life.mingpao.com/chinese201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