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資助小學聖安多尼學校向家長籌款改建圖書館,學生捐款500元以上可於便服日穿便服上學,並與校長共進午膳,並設「最高個人捐款榮譽」,得獎學生可接受學校刊物訪問。有家長批評校方做法「歧視窮人」,亦有家長表示感到壓力,決定捐款讓子女當天可穿便服上學。校方昨午接受訪問時強調活動屬鼓勵性質,家長不捐款亦可,至傍晚則宣布取消捐款者的「特權」。
捐最多可受訪 家長名登學校刊物
位於薄扶林道的聖安多尼學校前日向全體家長發通告,表示要籌款30萬元改建圖書館及買書,呼籲家長捐款,凡捐款500元或以上的學生可參加下月6日的「安多尼便服日」及「與馬校長有個約會」午膳活動,不但可進食教師炮製的食物,與校長及教師拍照留念,亦可獲得紀念筆袋。該小學又設「平均學生捐款最多班別」及「最高個人捐款榮譽」,獲獎學生可接受訪問,家長名字會刊登在學校刊物。
家長憂造成標籤效應
籌款通告惹來不少家長批評,家長馮先生表示無力捐500元,「最多只可以捐100元」,擔心籌款活動造成標籤效應,「有錢先可以著便服、同校長食飯」。兒子讀一年級的李太斥校方「歧視窮人」,一定不會捐錢,「著校服被人笑都無辦法」。另一家長張太亦認為做法不合理,但仍為兩名子女合共捐1000元,「個個著便服,無理由要對仔女著校服」。
亦有家長支持學校,楊太的女兒就讀6年級,她認為學校需要籌款改善校園設施,做法「無問題、很合理,我捐錢可造福日後的學生」,表示會捐款多於500元。
校長:為控制人數 確保運作
今次籌款形式由校長馬嘉健及主任級教師組成的10人行政小組構思及決定落實。馬校長表示,校舍有50年歷史,屢次向教育局申請撥款改建圖書館均未獲批,籌款活動原意是吸引家長支持,「若學生捐款給學校,便給他一點鼓勵,就好似交齊功課獎勵計劃,都可以同校長食飯」,由於午膳由學校教師親自製作,分量未必足夠供應所有學生,遂根據以往籌款經驗定出500元的水平,「控制人數,確保運作暢順,避免混亂」。
副校長認「未諗得仔細」
該校副校長梁偉昌解釋,辦便服日籌款是效法公益金便服日,「見到學生很開心可穿便服返學」。對於有家長批評校方做法,梁承認籌劃時「未諗得仔細」。
該校昨午接獲本報查詢後即開會檢討籌款模式,至傍晚向家長發通告,稱之前的籌款通告令家長產生誤解,為釋除疑慮,決定更改形式,不論學生捐款與否均可參加便服日,並取消籌款獎項及訪問;原定午膳活動改在課室進行,校長及教師會到各課室,與全校同學分享食物。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