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經濟學獎三位得主中,以席勒最為中國人熟悉。他於2009年訪問中國,目睹中國樓市與國民收入差距後,判斷中國樓市存在泡沫。他於2000年出版的《非理性繁榮》一書中,警告股市泡沫的風險,並於2005年的再版中,準確預言美國樓市將崩潰。幸好目前為止,席勒斷言的中國樓市泡沫仍未爆破(見另稿)。 樓價波動指數開發者 席勒當年訪華時,指出中美樓市發展相似大於相異,而且全球各國的行為模式類似,如1990年代以後樓市繁榮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以及危機的出現。中國2005至2008年樓市非常火熱,同樣的情況亦於不同國家出現。 席勒是「凱斯-席勒指數」(Case–Shiller index)開發人,該指數反映美國樓價波動,由標準普爾每月發布。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表示,該指數對中國樓市有很強借鑑意義,中國也可仿效它,發布全國平均房價指數、超大城市指數、一線城市指數及二三線城市指數等。 諾貝爾經濟學獎昨日揭曉之際,適逢美國聯邦政府局部停擺,加上美債上限將見頂,外界揣測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頒獎選擇,會將某些政策或社會規範對經濟的影響納入考量。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指,經濟學不僅是社會科學,更是一門政治學。瑞典經濟學家默達爾1974年因探討種族歧視如何讓非裔美國人深陷貧窮,獲經濟諾獎;《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明則於2008年因分析緣何很多國家僅從少數地方進口商品而獲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