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時今日大家當然記得「大撠迭v,但1970年代出現的綠身紅點「垃圾蟲」亦是深入民心的代言人。廣告學者認為,「垃圾蟲」帶來之反響可一不可再,不單因其外形搶眼兼「乞人憎」,當年也鮮有代言人物滿街被追打,令其成為極具性格的角色,相反「大撠迭v本身外形未夠突出,亦缺少與公眾互動,但因其名字簡單易明,加上社會近年關注廚餘議題,才令它成為受注目角色。 滿街被追打塑鮮明形象 政府自1970至90年代先後推出「垃圾蟲」、「怒目而視的雙眼」及「清潔龍」等宣傳清潔香港的信息,垃圾蟲於七八十年代的風頭更可謂一時無兩。 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學院設計學院副教授許迅指出,當年垃圾蟲的綠身紅點十分搶眼,戴眼罩又有「偷雞摸狗」的形象,加上當年資訊較少、鮮有代言人物被立體化,甚至滿街被人窮追猛打,其表現驚恐的反應令其性格立體鮮明,令人覺得它可惡又可愛,相信這效果可一不可再。「怒視雙眼」海報則抓緊人們心虛的弱點,會感到被人監視而減少亂拋垃圾。 至於隨後出現的清潔龍、新一代垃圾蟲等何以「紅唔起」?許迅認為,原因未必來自角色本身,而是之前的「代言人」太深入民心,認為政府在宣傳同一議題時,毋須刻意設計太多角色,相反可利用垃圾蟲為中心,重新包裝廣告的表達手法,效果或會更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