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生於紐約布魯克林一個猶太家庭,父親是家庭醫生,母親原是小學教師,為照顧耶倫兄妹而辭職當主婦。手握家庭財政大權的媽媽,可說是耶倫的經濟啟蒙導師,她從母親身上培養出對股票、報章財經版的興趣。年年考第一、在中學畢業禮當學生代表的耶倫報考大學時,她原有意修讀數學,最後選修經濟。
她以優異成績從布朗大學畢業,再進耶魯大學深造,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賓(James Tobin)。1977年,耶倫在聯儲局任職時,遇見她後來的丈夫、經濟學家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兩人志趣相投翌年成婚。
一門三傑 晚飯主菜談經濟
阿克洛夫在2001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時稱,他倆不止是性格相合,對宏觀經濟學的看法也非常一致;唯一分歧是耶倫對自由貿易的支持度比自己高。兩人寫論文合作無間,阿克洛夫寫了大概原理後,由耶倫加上論據。他們的兒子羅伯特現時是英國華威大學的經濟學家,可說是經濟世家。
《今日美國報》訪問了她的經濟學家朋友,他們表示耶倫對經濟的狂熱,可見於她舉家去海灘度假,她也要攜「一個行李箱的經濟學書籍」,旅行時和兒子的節目「不是落水(玩),而是望着水看書和寫作。」有人打趣說,她的晚飯客人要有心理準備只跟她談經濟。她自己也笑說,她家的晚飯主菜是「豐富的經濟學和政策討論,多數人吃不消」。
埋首研究 遇大地震不肯走
她對經濟的專注,就算是地震也未能動搖。1989年洛馬普雷塔(Loma Prieta)的7.1級大地震衝擊三藩市,當時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任教授的耶倫,卻毋視校內警鐘響起,繼續在6樓辦公室埋首研究,直至她的同事羅斯(Andrew Rose)催促她趕緊逃難。羅斯說:「我肯定樓宇快要倒塌,我快要喪命,但她一直保持鎮定,一聲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