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自今年3月履新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4次出訪,足[遍佈亞非歐美,不僅已對13國進行國事訪問,還在4個重要的國際多邊舞台悉數亮相,5次「習普會」、2次「習奧會」引人矚目,與40多國領導人或政府首腦的會見、寒暄也頗受關注。
據劇京華時報報道,8日,習近平與夫人彭麗媛從峇里島的APEC會場歸來,為今年外交佈局收官之作畫上圓滿句點,進一步勾勒出新一屆領導集體外交開局的清晰輪廓。
當選中國國家主席僅隔一周後的3月22日,習近平就攜夫人彭麗媛從北京飛抵俄羅斯,開啟任內首訪。
不到7個月時間,習近平的足[幾乎遍佈全球。從白雪皚皚的俄羅斯到驕陽似火的非洲,從遠隔重洋的拉美到舉世矚目的中美會晤,從陸上絲綢之路的中亞到海上絲綢之路的東南亞,從G20峰會到上合峰會,再到APEC峰會,這位新一屆領導人晝夜兼程,馬不停蹄。
首次出訪的日程安排就異常緊湊。3月22日至30日的9天期間,習近平出席了66場活動,與32位國家元首及政要舉行會談和會見,發表20多次演講和重要講話,並出席10多場人文和公共外交活動。
「一路風塵僕僕,不辭勞苦,或冒著零下20度的風雪,或頂著炎炎烈日,完成一站又一站的訪問,有時一天內不間斷工作15個小時。」外交部部長王毅如此描述。
南非金磚會晤期間,習近平一天參加9場活動,到夜12時還在進行最後一場雙邊會見,沒時間吃晚飯。對這樣的出訪之旅,習近平說「不是痛並快樂荂A是累並快樂荂v。
美洲之行,中國領導人首次訪問特多以及英語加勒比國家,與8個加勒比國家領導人舉行會談。無論是幾萬人口的小國,還是1億人口以上的大國,均以誠相待。
中亞四國之行,習近平沿古絲綢之路一路西行,所到有沙漠綠洲阿什哈巴德、「蘋果城」阿拉木圖、重要樞紐塔什干、「東方璀璨明珠」撒馬爾罕、天山山城比什凱克等。其間還赴俄羅斯聖彼得堡參加G20峰會,近45個小時密集與會,還同10餘國首腦雙邊會見和寒暄。
東南亞之行,習近平對印尼、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在峇里島APEC會議發表重要演講,並與俄羅斯、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泰國、智利等國領導人會見。
在一系列雙邊多邊會見中,今年6月在美國安納伯格莊園上演的「習奧會」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兩場會晤,一場晚宴,一同散步,這場「不打領帶」會晤交流時間加起來超過8小時,被視為中美高層交往的一個創舉。
昨天,習近平今年的第4次出訪落下帷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表示,習主席此訪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實際上是新一屆領導人就位以來,外交佈局的一個收官之作。
「如把前3次訪問連起來看的話,充分體現中國外交大的格局、大的結構」,曲星提到,習近平履新後的外交軌[,「到的都是非常重要地方,所選擇都是非常重要的國家」體現中國外交大氣勢與佈局,外交結構已非常完整地呈現出來。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分析認為,新一屆領導人在外交上的「打法」可總結為「先外圍後內線,先易後難」。從4次出訪的安排看,習近平先鞏固俄羅斯、非洲這些「兄弟」,然後到拉美,把外圍先跑了一圈,鞏固一下,然後開始處理兩個棘手問題。
「中國外交當前的棘手問題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中美之間缺乏信任,一個是周邊關係有所緊張」,金燦榮提到,習近平先從中美關係入手,再處理周邊關係,所含的邏輯是,先將外圍基礎打好,把中美關係穩定好,再來處理周邊難題。
外交學院副院長秦亞青表示,「從整個狀態看,中國外交的佈局大輪廓已經明確」,從外交開局看,與大國的關係、與世界超級大國的關係、與周邊國家的關係這三個主要點都已突出出來,佈局非常清楚。
金燦榮提到,APEC會議上,中國有「意外之財」,如果奧巴馬參會,美國會分享很大的影響力,但奧巴馬因無法前來,習近平成為峰會上當仁不讓的主角,使其東盟之行「很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