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經中文:靈蛇報恩——隋侯珠的故事

[2025.01.24] 發表

【明報專訊】漢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太子劉據遭武帝寵臣江充誣陷,捲入「巫蠱案」,被迫起兵誅殺江充。武帝下令鎮壓,時任北軍使者護軍的任安(字少卿),調兵不動,不介入武帝父子間的鬥爭。事後武帝責怪任安「欲坐觀成敗」、「有兩心」,下令處死任安。

在獄中的任安向好友中書令司馬遷求救,司馬遷寫了回信,這就是著名的〈報任少卿書〉。司馬遷信中稱:「若僕大質已虧缺,雖材懷隨和,行若由夷,終不可以為榮,適足以發笑而自點耳。」他曾為投降匈奴的李陵說情而被處腐刑,所以他說:「像我這樣的人,身體已經有所殘缺,雖然內有隨侯珠、和氏璧一般美好的才華,外有許由、伯夷一般高尚的品行,卻終究無法引以為榮,反而招來恥笑、自取其辱。」司馬遷借這封信陳述了自己的處境,表達了自己的志向,也婉拒了任安的請求,任安最終被殺。

書中「隨和」二字,並不是說性格溫和,而指的是上古時期兩樣著名的珍寶:隨侯珠、和氏璧。和氏璧我們比較熟悉,隨侯珠又寫作「隋侯珠」,傳說是靈蛇用來報答隨侯的寶珠。正值乙巳蛇年,我們來說一說這顆隨侯珠的由來。

■古文篇章

隋侯救蛇(稗海本《搜神記》)

昔隋侯【1】因使入齊,路行深水沙邊,見一小蛇,可【2】長三尺,於熱沙中宛轉【3】,頭上血出。

隋侯見而愍【4】之,下馬以鞭撥於水中,語曰:「汝若是神龍之子,當願擁護於我。」言訖【5】而去,至於齊國。

經二月還,復經此道,忽有一小兒,手把一明珠,當道送與。隋侯曰:「誰家之子?而【6】語吾。」

答曰:「昔日深蒙救命,甚重感恩,聊以奉貺【7】。」

侯曰:「小兒之物,詎【8】可受之?」不顧而去。

至夜,又夢見小兒持珠與侯,曰:「兒乃蛇也,早蒙救護生全【9】,今日答恩,不見垂納【10】,請受之,無復疑焉。」

侯驚異,迨旦【11】,見一珠在床頭,侯乃收之而感曰:「傷蛇猶解知恩重報,在人反不知恩乎!」

侯歸,持珠進納【12】,具述【13】元由【14】,終身食祿【15】耳。

■註釋

【1】隋侯︰古書又寫作「隨侯」,周代隨國國君。隨國,姬姓,春秋後期成為楚國附庸,其地在今湖北省隨州一帶

【2】可︰大約

【3】宛轉︰身體翻來覆去,不停轉動

【4】愍︰粵音吻,man5,憐憫,哀憐

【5】訖︰粵音兀,ngat6,完畢

【6】而︰通「爾」,你

【7】奉貺︰奉,敬辭,自己的言行涉及他人時所用。貺,粵音G,fong3,贈與。奉貺,敬送

【8】詎︰粵音巨,geoi6,豈,難道,表示反問

【9】生全︰保全生命

【10】垂納︰垂,敬辭,用於尊長對自己的行動。納,接受,收下

【11】迨旦︰迨,粵音待,doi6,等到。迨旦,等到天亮

【12】進納︰進獻,交納

【13】具述︰詳細陳述

【14】元由︰原由,事情的起始和原因

【15】食祿︰享受俸祿

■語譯

昔日隋侯因事出使齊國,路經深水,在水邊沙地上看到一條小蛇,長約三尺,在熱燙燙的沙上扭動翻轉,頭上流出血來。

隋侯見了很是可憐牠,下馬用鞭子將牠撥入水中,說道:「你若是神龍之子,就請你保祐我吧。」說完離開,去了齊國。

過了兩個月,回來時又經過這條路。忽然有一個小孩,手捧一顆明珠,就在路中央要贈送給他。隋侯問:「你是誰家的孩子?請告訴我。」

小孩回答:「之前多虧您救我一命,深感您的大恩,姑且奉上這份薄禮。」

隋侯說:「小孩的東西,我怎麼可以接受呢?」看都不看禮物,就離開了。

到了晚上,又夢見那小孩拿茤珠來送他,說:「孩兒我就是那條蛇,早些時日得您救護,保全了生命,今日特地來報答您的恩情,卻不為您接納。請收下這份禮物吧,不必再多疑了。」

隋侯覺得很詫異,等到天亮,果然看到一顆明珠放在H頭。隋侯於是收下明珠,感慨地說:「受傷的小蛇兒尚且曉得知恩厚報,至於人,反而不懂感恩!」

隋侯回去後,把明珠獻給君王,把事情的緣由詳細說了,而後終其一生,享受福祿。

■正經之外

蛇之報恩

《搜神記》是東晉干寶所著志怪小說集,〈隋侯救蛇〉選自稗海本《搜神記》,大概是唐宋時人改寫的,而非干寶原著。二十卷本《搜神記》更接近原貌,所載故事比較簡單,只提到隋侯出行,見大蛇受傷,斷成兩截,讓人用藥封敷救治,蛇很快自行游走,一年後,蛇銜來明珠報恩。沒有稗海本那麼多細節,也沒有蛇化小兒的情節。但斷蛇自行復原重生,本身就很神奇。如《搜神記》所云:「千歲之蛇,斷而復續」,古人相信,神蛇有自我修復的能力。

當然,原本《搜神記》的故事主要記錄隋侯珠的由來,沒有稗海本那麼多說教成分,但仍突顯了蛇知恩報德的品格。同一卷中還有一個故事:捁丹陪茼拲C婆,養了一條帶角的蛇。蛇吃了縣令的駿馬,縣令遷怒於老婆婆,將她殺死。蛇大怒,突然說了人話:「為什麼殺害我媽媽?我要為她報仇!」遂興風作雨,讓縣城方圓四十餘里水浸成湖,只有老婆婆的房子完好無損。之後老婆婆的舊宅成了漁民的避難所,每有風浪,都可以躲到這堥荂C蛇不惟報恩,還能報仇。

比《搜神記》稍晚,《南越志》也記載了一個廣東民間故事,說一個姓溫的老婆婆把一條四腳蛇養成大龍,只是牠小時候被溫婆婆不小心切斷了尾巴,變成短尾龍。短尾龍並不因此記恨,溫婆婆去世後,牠每年清明都來拜祭,並帶來風雨。於是,廣東話多了一句歇後語:「屈尾龍拜山——攪風攪雨」,「屈尾龍」就是短尾龍。龍由蛇生,這也是一條懂得報恩的蛇。

和中國不一樣,西方對蛇完全沒有好感。原因之一當然是《聖經》堶惆滷齯瑂尹當、夏娃偷吃禁果的蛇,讓人類背上了原罪。

另外一個原因大概是受了伊索寓言的影響。伊索寓言有著名的「農夫與蛇」故事,農夫救回一條被凍僵的蛇,放入懷中,用自己的體溫為牠取暖。蛇蘇醒過來,反咬了農夫一口,要了他的老命。和中國的蛇一比,西方的蛇背恩棄義,顯然更為邪惡。

中世紀歐洲「農夫與蛇」有另一個版本,說蛇為農夫帶來財富,農夫發[後,反過來想殺死蛇,卻未能得手。逃過一劫的蛇因此咬死農夫的兒子報復,並告訴農夫,只要怨毒未清,就無法彼此原諒。這條蛇手段雖狠,但也算恩怨分明。如隋侯所說,不知恩的反而是人了。據說這個版本受了印度的影響,說到底,還是東方的蛇在道德上略勝一籌。

中國始終保留對蛇較為正面的印象,從隋侯珠開始,到明清時期,終於創作出《白蛇傳》故事,塑造了敢愛敢恨的白娘子形象,這個得道蛇精最終能與織女、孟姜女、祝英台這些純人類齊名,並列四大民間傳說的女主角。

而西方的蛇,仍存在於「A Snake in the Bosom」之類俗語中,籠罩在「忘恩負義」的陰霾下,擺脫不了伊索超越兩千年的詛咒。

■實戰篇

1. 試判斷以下陳述:

(A)小蛇為神龍之子。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B)隋侯認為人不如蛇。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2. 隋侯一開始不接受明珠的原因是?

(A)小兒當道妨礙公務

(B)小兒禮物來路不明

(C)不欲接受小兒之物

(D)沒看清楚是何禮物

3. 在作者筆下,小兒(小蛇)對隋侯充滿敬意,試結合原文加以說明。

文:洪若震

■洪若震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文字學、古代文獻和古典文學,長期從事語文教育,著有《生鬼文言文》系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52期]

更多教育
有價講:堅毅乃成事之本
【明報專訊】「蒲老師,出書很有意義,我好想像你一樣,請問如何找出版社?」允行同學問。 「允行,這個志向很好,你現時寫了幾多字?」我答。... 詳情
書之異世界:內向懦弱的救世主──新世紀福音戰士碇真嗣的辯護
【明報專訊】筆者成長於1990年代——機械人動畫的黃金時代,除了早已立足的高達及萬能俠,還有長髮飄逸的《勇者王》、灑脫不羈的《超時空要塞》、... 詳情
諗諗佢:以寫作訓練整合式思維——以Chill Guy現象為例
【明報專訊】上期提到,資訊爆炸加上社交媒體盛行,我們已悄悄進入資訊碎片化時代。「碎上資訊」使我們對事物的記憶、理解與連繫趨於浮泛和零散,新世... 詳情
見聞識玩:商業奇才范蠡
【明報專訊】范蠡(粵音禮)是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及商業奇才,有「商聖」之譽,後人也常參考他的經商之道,更有小鎮以他名字來命名呢! ■玩一... 詳情
答案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