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試攻略:參考答案及解說
【明報專訊】■甲部:指定閱讀篇章(30%)
(1)(i) 師:學習 (ii) 厭:滿足
(2)A(圖表)
(3)C
(2)、(4):省略句,省略主語「臣」。
(1):倒裝句,介詞結構「於南陽」放在動詞短語「躬耕」後面,按現代漢語語序,可語譯為:「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種」。
(3):判斷句,句末以語氣助詞「也」表示肯定的語氣。
(4)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5)(i) D (解說見附表)
(ii)(見附表)(圖表)
(6)(表)
(7)(表)
■乙部:閱讀能力考材(70%)
(8)(i) 排比 (ii):引文說祖父「跟列祖列宗團聚去了」是指祖父已經離世,運用了「婉轉」這種修辭,即不直白本意,而只用含蓄的話來暗示。
(ii) 以上皆非
(iii) 複疊
(9)D 前句停頓較多,故節奏較為緩慢;後句停頓較少,故節奏較為平穩。
考生亦應結合段旨理解及比較文句表達的感情色彩,運用排除法找出答案。作者在前句表現對父親會否妄想再生一個兒子的疑慮,而後句則運用反問,表示不認同傳統華人家庭重男輕女、無後為大的思想。前句、後句均不是表達愉悅的情感,故文句的節奏必然不是輕快。
(10)(圖表)
(11)(i)父親讀書不成,定必無法幹一番事業。
(ii)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iii)作者身為女兒早晚要嫁人,讀書無用。
(12)(表)
(13)破釜沉舟
文本依據:
那麼,臺灣總可以吧!機票錢不多,我自己打工就有了。只買單程,我硬下心腸,打定主意沒錢回家就飄泊異鄉,沒什麼大不了的。
.解說:作者離家時只買單程,可見她讓自己沒有退路,矢志在外地闖蕩,若不成功就不回家,可見她離家的決心。
(14)(表)
(15)D
(16)(表)
(17)(表)
(18)A
(19)C
(20)A 「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一句中,「事」字是「侍奉」的意思,與B、C、D句中的「事」字語意相同;而A句中的「事」字,則是「做」、「為」的意思。
(21)B 副詞:區別或限制事物的動作、形態、性質的詞,常附加於動詞、形容詞或其他副詞之上,如「很可愛的人」中的「很」。也稱為「限制詞」、「狀字」。(表)
(22)(i) 錯誤:然明是因為不滿鄭人議論執政者施政的好壞(「論執政」),故提出拆珔m校,並非因為他們結黨聚群。
(ii) 錯誤:根據文末孔子的話「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孔子指出如人們說子產不仁,他可不相信,由此可見孔子稱許子產能行仁。
(23)(表)
(24)(表)
(25)(表)
■顧問老師:黃慧琦 - 現職中學教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深信文字的力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星笈中文 第1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