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用非實驗數據證疫苗效用 港大團隊籲加強針定期打
【明報專訊】推動接種疫苗為抗疫重點之一,隨着本港全面復常,日後需否打針引起市民關注。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與「醫衛大數據深析實驗室」首次利用首批真實世界數據,證實復必泰及科興疫苗均能減低新冠相關入院、重症及死亡風險,接種劑數愈多、保護力愈強。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黃志基認為,市民日後仍要定期接種加強劑預防染疫的嚴重後果,惟覆蓋年齡層、接種間距需進一步研究。
分析第五波百萬病歷接種紀錄
團隊以大數據分析2022年首季、逾百萬份醫管局電子病歷及衛生署的疫苗接種紀錄。當中發現,1針新冠疫苗已能減低與新冠相關的死亡及嚴重併發症風險,保護力隨針數提升,如60歲以上者,接種1針及3針復必泰死亡率分別降低73.5%及98%。
3針復必泰長者死亡率降98%
疫苗對慢性腎病患者或「多病共存者」亦有效,其中共病患者即使有服用免疫力抑制劑、類固醇等藥物,接種3針後的死亡率較打兩針低逾九成。
過往不乏臨牀研究探討疫苗功用,黃志基補充,臨牀研究在對照研究環境下進行、以特定人口為對象,例如復必泰大型隨機研究未有包含中國人等,或未能完全反映現實世界情况,是次研究正好證明疫苗對長者及長期病患亦有效。
料接種安排近季節流感
身兼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成員的黃志基還稱,估計市民日後有必要定期接種加強劑,情况與季節性流感疫苗相近,惟實際安排要待專家商議。他指出,參照現有數據,打針或染疫後的抗體可維持6至9個月,抗體水平或隨接觸抗原次數提高,故仍需進一步研究方有定論。
本港今起撤銷口罩令,被問到會否憂慮日後推動接種更困難,黃認為需扭轉公眾衛生認知,要明白現時因接種疫苗、有足夠保護才能除口罩,重申仍要定期打針。黃又稱,港大會持續追蹤未來疫苗數據、長新冠等情况,相信隨着大數據庫建立亦能用於監察未來新發流行病。
(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