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潮濕似減新冠傳播 寒冷乾燥環境屬最有利
研究指要結合隔離免疫人口因素
【明報專訊】根據多項調查的系統綜述表明,溫暖而潮濕的天氣顯然減低新冠肺炎的傳播力,但寒冷又乾燥的氣候似乎助長病毒傳播。
該綜述翻查17項研究,該等研究都是關於季節性溫度和濕度對該種新冠病毒存活能力和傳播率的影響。
研究人員指,溫暖而潮濕的天氣似會減低新冠肺炎的傳播力,但該綜述承認,單靠這些變化不能解釋大多數疾病傳播的可變性,「公共隔離政策、群體免疫、遷徙方式、人口密度和文化方面,均可能直接影響這種病病的傳播方式。因此,天氣狀況加上衛生政策,是在這個關鍵時期一項造福人類具價值的知識。」
該綜述還發現,該病毒似乎在寒冷和乾燥的環境下最有利於傳播,但它指,鑑於某些研究存在相當大的偏見風險,因此關於兩種氣候評估結果的證據確定性均「評分甚低」。
有關研究結果已於上周五在前瞻性系統綜述登記研究(PROSPERO)數據庫中發布。儘管存在偏差風險,但研究人員指,該等包括在內的研究得出的「結果之間存在同質性,故此,即使氣候不利於該病毒,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也應聚焦於衛生政策。」
在包括在內的15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認為,溫度和濕度跟新冠肺炎傳播率之間存在相關性,而在另兩篇文章中,僅與溫度相關。儘管濕度的量度方法各有不同,但在該等研究中,大多數結果表明,該變化跟病毒傳播之間存在關聯。
雖然該等研究發現,溫暖的天氣可減低新冠肺炎的傳播力,但有關季節性變化的報告並不新鮮。普遍傷風感冒和其他新冠病毒通常在較和暖的月份活躍,衛生專家指,這可能是由於熱力對病毒的直接影響,以及在天氣和暖時,較少人在室內聚集。
研究人員強調,在炎熱而潮濕的氣候中,沙士(SARS)以及俗稱新沙士的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的傳播力也會減低。
據該綜述顯示,基於各種原因,冷空氣可助長該病毒傳播。
研究人員稱,低溫為病毒提供合適的存活和繁殖條件,冷空氣會導致呼吸道血管收縮,從而削弱免疫系統,而乾燥的冷空氣會使鼻腔通道容易出現細小裂痕,從而為病毒入侵創造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