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分析人士周一表示,前總理兼前外長克拉克(Joe Clark)在出訪波斯灣和非洲期間將肩負重任,為加拿大角逐聯合國安理會輪值席位爭取支持。 克拉克周一以「特使」身份,展開為期一周的行程,前往阿爾及利亞、巴林、卡塔爾和埃及,為加拿大跟挪威和愛爾蘭爭逐安理會兩個輪值席位爭取支持。該議席任期2年,從明年開始。 杜魯多政府指,若當選,加拿大將繼續致力加強多邊主義,推動和平,解決氣候變化、促進經濟安全,並爭取性別平等。杜魯多上月出訪埃塞俄比亞和塞內加爾,多名內閣部長近月也出訪非洲多國,都是政府為爭取安理會席位採取的行動。聯合國大會將於6月就該議席舉行不記名投票。 非洲有54個國家擁有投票權,為是次激烈競爭中的關鍵陣營。在外國援助上,加拿大的人均開支均低於兩個對手挪威和愛爾蘭,許多分析人士認為這將是加拿大勝出選舉的絆腳石。 卡爾頓大學(Carleton University)專家漢普森(Fen Hampson)最近撰寫新書,闡述前總理梅龍尼(Brian Mulroney)的外交政策。他認為,儘管克拉克是到該區拉票的合適人選,但他將面對艱巨的工作,「對於克拉克和梅龍尼在英聯邦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以結束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以及在埃塞俄比亞大饑荒時勇於挺身而出,非洲各國領袖都已銘記於心。在那些歲月中,我們還慷慨解囊資助發助。遺憾的是,跟我們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角色相比,加拿大最近歷屆政府都鮮有參與該區的工作,這是問題的癥結所在,也是我們爭取非洲人投票支持所面臨的挑戰」。克拉克曾在梅龍尼執政時擔任外長。 皇家軍事學院(Royal Military College)教授查普尼克(Adam Chapnick)指,梅龍尼主政時代,加拿大就利用所謂「特使」,助本國於1988年成功爭取安理會議席,「除非你相信有合理的機會獲得贊成票,而且你不希望正常的競選策略足以收效,否則你通常不會中途派遣特使到各國拉票。一般而言,當涉及安理會的競選活動時,我們在海灣地區和中東的表現,都會較人們可能想像的更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