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電影《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一眾主角早前於美國洛杉磯出席世界首映禮,在戲中飾演「Marvel隊長」的貝兒娜森(Brie Larson,前排右一)跟影迷合照。(法新社)
放大
 
電影《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的導演羅素兄弟(Anthony and Joe Russo)在社交媒體Instagram發表公開信,希望觀眾不要泄露劇情,「正如你也不想別人向你劇透一樣」。圖為該電影海報。
放大
 
觀眾未看電影前大多不想「被劇透」,以免影響看戲的興致。若有大量網民劇透,電影的票房也可能受打擊。圖為沙田新城市廣場的戲院。
放大
 
2018年6月社交媒體Instagram(IG)推出新功能,若用戶於其他人(必須是公開帳戶)的限時動態(story)被提及,便可把當中的相片或影片轉貼到自己的限時動態。用戶於IG story發布的內容會於24小時後消失。(網上圖片)
放大
 

其他新聞
人物概念﹕海洋守護女 以藝術為魚蟹發聲
圖看天下﹕盈盈、樂樂 交配9年無所出
博物館日看展覽
國有特色:博物館千奇百趣
新聞焦點:告別平成 走進日本令和時代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新媒體時代﹕陷「劇透」恐慌 怕「錯失」心態掀搶票潮

【明報專訊】大批戲迷期待已久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在2019年4月上映,除了不少人因害怕「被遺忘」而掀起追看熱潮,還帶來席捲全球的「劇透」、「爆雷」(即有人預先透露劇情)恐慌。未觀看該電影的網民為了「自我保護」各出奇招:有人提早發帖公告天下,表示捍衛自己的「不知情權」,謝絕一切可能劇透的消息;有人一早警告親朋好友絕不能透露半點劇情,否則絕交;更有人在入場前幾天一直暫停瀏覽互聯網。

■現象分析

戲迷怕「爆雷」 劇透濫用自由

劇透者為什麼要設下「地雷」呢?劇透者的心態可粗略分為3種,包括熱愛交流、刷存在感或存心破壞。熱愛交流者在看戲後,心中有多種想法,急不及待與人交流評論,互聯網及社交媒體正好讓他們與全球的電影及劇集愛好者討論。刷存在感的人劇透目的是告知天下他們也有參與這場盛事,生怕被遺忘。這是「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FOMO)」的心理作祟,網上劇透可公開表示他們有同樣的經驗,藉此與其他人保持社交聯繫。

至於存心破壞者,惡意散播重點劇情,破壞其他人看戲的樂趣,是以別人的崩潰與失望為樂,也有人以劇透作為報復手段。在外國,網民支付小量金錢,便有網絡公司將重點劇情在匿名及沒有預告的情G下,發送到指定對象的手機,藉此破壞對方看戲的興致。

隨意劇透不負責任

無論原因為何,胡亂劇透者均對其他網絡使用者帶來不快。對網民而言,劇透者漠視他人警告,隨意劇透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為了一己私慾,罔顧對其他網民帶來的傷害。對創作者而言,劇透是沉重打擊,降低觀眾入戲院看電影的意欲、影響門票收益,創作者不能收回應得報酬,甚至打擊電影行業的發展。

■網絡詞彙

「錯失恐懼症」

全球出現英雄電影搶票潮,全因大家都想快人一步,避免爆雷。為何人們渴望收看這齣英雄電影的結局篇呢?為何人們為這部電影願意花時間、金錢及精力呢?當然,英雄電影的潮流與宣傳及營銷策略有關,但人們搶票、搶看及搶先「打卡」的行為,反映大家可能有「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FOMO)」。

作家麥吉尼斯:患得患失產生焦慮

「錯失恐懼症」由作家麥吉尼斯(Patrick J. McGinnis)提出,指因患得患失而產生的持續焦慮。處於FOMO狀態的人總覺得錯過了別人經歷過的有意義事情,並希望能有同樣的經驗,藉此與其他人保持社交聯繫。

社交媒體的出現觸發FOMO現象,人們由以往見面時得知他人的動向,變為無時無刻可得知他人的日常生活,容易與別人比較,產生羨慕、嫉妒、遺憾等情緒。英雄電影的廣告、電影預告、媒體報道、網友的戲票、帖文等網上資訊,都促使人們感到人人都會看這部電影,不看就好像錯失了什麼,更不能「被劇透」。事後,不少人會在網上發帖配以戲票照片,以示看過;未看戲的人,又會覺得錯過了是遺憾,更恐防與他人失去共同話題,FOMO就像漣漪般在社交媒體迅速擴散。

閱後即焚更催逼人頻上社交網

近年,社交媒體紛紛推出限時動態(story),網上帖文會閱後即焚或在限時後刪除,標榜減少網上足印,提升網絡私隱保障。其實,從中可見社交媒體利用人們FOMO的心理。限時動態的帖文一般24小時後就會消失,用戶為免錯過朋友的動態資訊,便不時查閱應用程式,其最終目的當然是建立用戶頻繁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提升活躍用戶數目,從而獲得廣告利潤。

源於與人比較心態

如何避免處於FOMO狀態呢?FOMO源於與人比較的心態,希望活得如別人般精彩。然而,精彩由誰定義?是網友或社交平台嗎?當人們每日刷新社交媒體頁面時,曾否反思個人的生活目標是否真心所求,還是受到羊群心理影響?大家要懂得不隨波逐流,按自己的步伐及方式,活出專屬的精彩人生。

■媒體素養

「生產型消費者」必備質素

踏入21世紀,電腦及數碼技術普及,以社交媒體、影音平台、智能手機為基礎的資訊傳播日益增加。媒體內容不但可輕易擷取、尋找、儲存,而且人人都可以利用網上平台創作、發布消息、交流情報、傳遞思想。換言之,人們已經從被動接收資訊的受眾,變成兼具接收、傳遞、使用、創作資訊能力的資訊製作者和接收者,又稱「生產型消費者(prosumer,由producer(生產者)和consumer(消費者)結合而成)」。

網絡力量無遠弗屆,影響茞{實社會的資訊交流、運作模式及生活體驗。因此,作為新媒體使用者,大家必須增進新媒體素養,成為有道德、負責任、有智慧的人。

(1) 同理關愛:從他人角度出發

在網絡上發表個人意見及創作,看似無傷大雅,但可能會傷害自己及別人。如上文提及的劇透恐慌,有人看完電影立刻在網上討論情節,甚至利用某網站的服務,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內容以匿名方式發送給指定對象,令對方被迫知道劇情。此行為十分缺德,大家在網上發表回應或發布資訊時,必須謹慎評估言行的影響,抱持同理心使用網絡平台,例如在標題加入「慎入」、「全劇透」等字眼提醒網友。凡事多想一步,共同營造美好的網絡世界。

(2) 言論責任:顧及後果

早前南極發生了一宗有關劇透的企圖謀殺案,遇襲者因多次透露對方未讀完的書籍故事結局而招來橫禍,胸口被刺中,幸無生命危險。由此可見,禍從口出的道理放諸四海皆準,網上世界亦然。口沒遮攔,在網上發表不得體及傷人傷己的言語,或對別人造成嚴重的影響和傷害。

同時,在網上討論區出言不遜,如侮辱、誹謗、詆譭他人,都是不恰當的。2019年4月有人在社交平台群組公審一名青年「扮失明」,指控他可使用智能手機、企圖插隊、靠近排隊的女士。但原來該男子是全失明人士,當時是以智能手機的輔助功能,掌握巴士班次,卻被誤解為存心欺詐。所以若大家未能肯定言論是否恰當,還是保持緘默較好。

(3) 尊重創意:保護知識產權

YouTube、Instagram等社交平台掀起了網絡創作熱潮,當中不乏新穎破格、娛樂性豐富的作品。這些網絡作品的創作者逐漸累積知名度並獲得名聲,衍生不少網絡紅人。然而,創作講求靈感發揮,加上網絡文化講求速度,若不持續推出新創作,難免會被淘汰。為滿足廣大網民,網絡創作中不乏二次創作,把原作修飾、改編,變成另一更有趣味的作品,例如YouTube上便有大量「幾分鐘帶你看完某電影」的影片,頗受歡迎。雖然這些短片能讓觀眾快速了解電影劇情,但當中大量使用有版權爭議的電影畫面,是抄襲還是二次創作,值得商榷。保護知識產權才能確保人們可以盡情發揮創意,令網絡創作百花齊放。

文:香港青年協會媒體輔導中心

[通通識 第584期]

 
 
今日相關新聞
新媒體時代﹕陷「劇透」恐慌 怕「錯失」心態掀搶票潮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