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珠澳大橋東、西兩個隧道人工島連接大橋的橋樑及沉管隧道,珠江口每年均受多個風暴甚至超強颱風吹襲,抵禦風浪成人工島一大考驗。大橋總工程師林鳴表示,因應近年超強颱風吹襲,人工島設計在施工期間曾修改,強調兩個人工島足以抵禦300年一遇高水位。 2013年超強颱風「海燕」襲菲律賓,造成6000人死亡,亦觸發港珠澳大橋修改設計。林鳴說,海燕掠過海南島時亦破壞了很多設施,令大橋工程團隊重新檢視人工島防風能力,改善了設計。 擋浪牆加高 弱波石增重 島隧工程項目副總經理兼副總工程師尹海卿解釋,人工島南側面向太平洋,風浪較大,故南側擋浪牆較高;東人工島靠近大嶼山,風浪較小,擋浪牆較西人工島矮。根據原設計,西人工島南側擋浪牆高8米,北側高6.5米;東人工島南側高7米,北側高6.2米。海燕一役後團隊將擋浪牆加高約1.5米,即西人工島南側增至9.5米,北側增至8米;東人工島南側增至8.5米,北側增至約8米。而人工島四周原本全使用5噸「扭工字塊」(弱波石),海燕吹襲後西人工島島頭的扭工字塊轉為8噸。 去年天鴿吹襲 未進水未撤人員 尹海卿說,珠江口平均水位0.54米,若遇上300年一遇風浪會升至3.82米,工程亦計算了海平面上升,預計120年營運期內海平面會升30厘米,即300年一遇水位為4.12米,現時擋浪牆足以應付。而大浪期間或有海水翻過擋浪牆,但隧道口有排水溝,確保海水不會進隧道,去年「天鴿」吹襲,東、西人工島上建築及隧道均沒進水,數百名工程人員毋須撤走,亦沒發生事故。 至於上月超強颱風「山竹」,新華社9月17日報道,大橋管理局於風暴後檢查大橋,確認橋樑、人工島、隧道等及相關建築物完好,人工島無玻璃破裂,但「個別房間出現局部門窗滲漏和個別室外燈具損壞」,另扭工字塊「防浪效果良好、狀態正常」。風暴時共有83人員留守大橋建築物及人工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