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昨表示,超強颱風「山竹」早前襲港,收到逾4.6萬宗塌樹報告,至昨日路邊仍有大量倒塌樹木有待清理。發展局長黃偉綸表示,各部門會安排補種樹木。樹木辦總監高韻儀表示,政府主張種植更多原生品種,不單有助提高生物多樣性,而且原生樹種本身已適應本地氣候環境,較外來品種有更強的防風能力。不過,有樹木專家表示,補種樹種應配合路邊環境,不能一概而論。
「街道選樹指南」80品種 逾半原生
發展局長黃偉綸昨發表網誌,稱該局轄下的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剛完成制訂「街道選樹指南」,推薦80種適合於街道種植的樹種,其中一半以上是原生品種,當中每個品種的屬性皆能抵禦基本的市區生長環境,如氣候適應力、耐風力、抗病蟲害能力,名單會供各部門及園境業者參考。
據了解,樹木辦今年初完成「香港街道樹木種植策略」研究,檢視路邊樹種、本港街道特點等,制訂清單列出80種適合本港路邊種植的樹木,但研究報告指出,應該因應不同街道的環境,選種不同樹木。長春社總監蘇國賢表示,若缺乏清晰指引,將來仍有可能「種錯樹」。
專家:塌樹顯示樹種種植皆有問題
香港園境師學會前會長劉興達表示,今次颱風吹塌大量樹木,當中不少大樹遭連根拔起,反映選樹種及種植方法均有問題。他建議未來補種的樹木應配合路邊環境,例如兩條行車道路之間的空間甚為狹窄,應挑選樹冠及樹根覆蓋面積不大的樹種,另外亦要選用優質泥土種樹,以加強根部護理,增加樹木的防風能力。
發展局副秘書長林錦平說,上世紀70年代政府種植大量台灣相思,防止水土流失,台灣相思平均壽命為50多年,該批樹木已漸步入老年期,路政署已開展試點計劃,以多種原生植物品種,更替公路斜坡上老化及結構狀G欠佳的台灣相思,在保障公眾安全的同時,也達到豐富生物多樣性和改善植物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樹木辦亦為市區街道樹木的種植及更替計劃設定相同目標,以安全為首,亦顧及保育考慮。
黃偉綸又說,日前到西區探訪參與清理工作的義工,他們是一間工具供應商的員工,本身有電鋸等,風後自發組織約30人清理堅尼地城海旁一段行人路上折斷及倒下的樹木,及到偏遠地區協助長者清理垃圾,義務工作料持續一個月。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