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化」宣傳伎倆促銷 研究﹕樽裝水未必更乾淨
樽裝水愈見普及,其塑膠問題不容忽視;但對比煮沸的水喉水,樽裝水是否真的較清潔?生產商往往以潔淨水或加添有益物質的水作招徠,力推樽裝水,售價比水喉水可高2000倍,然而生產樽裝水所耗費的資源和造成的污染,卻為環境帶來重擔。
貴過水喉水千倍仍熱賣
《經濟學人》去年有文章指出,隨着潮流講求健康,加糖有汽飲料在銷量方面不斷下跌,愈來愈多人寧願買樽裝水解渴。
其實樽裏的水成本幾近於零,只是靠包裝增值賺取差價,但「優質化」(premiumisation)的宣傳策略正在奏效。以美國為例,樽裝水雖然價值每公升1.3美元(約10港元),但銷量增長速度仍然是飲品行業中最快之一。
嚴格而言,「優質水」並非新鮮事物,主打有天然礦物的Perrier和Evian都是著名例子,但最新潮流是推廣某種生活方式,以吸引顧客。
美政府對水喉水安全要求較高
諷刺的是,據Food & Water Watch的研究指出,64%樽裝水實際上來自水喉水,用家卻付出比政府水費貴得多的價錢購買。不少人以為樽裝水較乾淨,但其實美國聯邦政府對水喉水的安全要求比樽裝水高。
雀巢和可口可樂等公司,亦被指以「掠奪性市場策略」推銷樽裝水產品,例如針對低收入組織作市場推廣。(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