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善用比喻
作者在論證「賂秦而力虧」部分,以「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比喻各國先祖努力經營,才爭得尺寸土地,其艱辛和困苦,躍然於紙上。可是,各國子孫不珍惜祖業,輕賤地割讓披荊斬棘得來的土地給秦國。作者把各國子孫割讓土地的態度,形容為「如棄草芥」,正正將子孫的不孝和怯於秦國的態度,呈現於讀者眼前。
二、善用誇張
作者運用誇張手法,將論點及看法鮮明地表達出來。例如在說明各國割地賂秦之不智時,作者先指出各國先祖非常艱難才得到「尺寸之地」,以見土地得來不易。不過,各國的子孫不珍惜先祖經營的祖業,為求安寧,將祖業輕率割讓。作者運用誇張手法,例如「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誇大割地的速度,突顯割地賂秦的不智。
此外,賂秦各國為求安寧,不惜割地求和。作者運用誇張手法,指出和平時間相當短暫,只有「一夕安寢」,醒來「秦兵又至」。由此可見,割地付出代價極大,但所得的和平時間極少,從而突顯割地求和之做法極其不智。
三、善用對比
作者運用對比手法,突出問題之重心,以提升論述的說服力。例如,在論述「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一點時,作者指出秦國從賄賂所得的土地相對攻取所得的更多,同樣,各國從賄賂所失的土地相對於被攻打所失的更多。通過對比手法,帶出諸侯的大患不是戰爭,而是秦的大欲,立論清晰有力。
此外,作者在分析三國割地賂秦時,亦運用了對比手法。作者一併舉出先祖艱難得到土地和子孫輕率割讓土地,形成強烈對比。前者辛苦經營所得極少,後者為求安寧輕率地把土地奉送,從而突顯子孫賂秦的不孝和不智。
四、善於舉例
■語例——引用前人說話說明道理:
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運用這個語例,成功點出三國以地賂秦的不智,割讓土地給秦國,只會滋長秦國的野心,加速自己滅亡。
■事例——作者通過多個事例,說明多個論點,包括:(見表)
■設例——作者通過兩個假設,推論戰勝秦國之法:(見表)
む介紹十二篇指定篇章精要所在(〈人與責任〉之十)め
文:甄沃奇 - 高考3A,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一級榮譽,哲學碩士,現職中學中文科教師,曾任《5**作文系列》、《5**作文預備班》顧問。
[語文同樂 第2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