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相信不少人對黃埔花園的船形商場甚有印象,原來該處前身是黃埔九龍船塢。當年船塢的一號碼頭是「旱塢」,挖得特別深,讓整艘船能停泊在旱塢內,方便工程人員維修船底。該處現時成為黃埔船形商場,有兩層地庫,較同區其他商場還要深,「因為該處先天已經挖得深,發展商利用此特點建造商場」。 不同的是,以前是船頭入旱塢,船尾向海,可是現今的模型船的船頭向海,與當年剛好相反。雖然不知道具體設計原因,但活現香港創辦人陳智遠笑說:「可能是風水問題,船頭對茼磽v感覺不太舒服。」 陳智遠說,香港當年是重要的轉口港,船塢是重要經濟項目。1897年全九龍人口約2.6萬,1900年代的黃埔船塢就僱用了約4000人,佔一成半人口,亦是船塢吸引大批居民聚居紅磡。 寶石戲院 當年區內重要娛樂 對於當年的紅磡勞動人口,戲院是不可或缺的娛樂,陳智遠說﹕「有了大量勞動人口遷入,娛樂場所便應運而生。」位於寶其利街的寶石戲院於1970年代開業,戲院現時仍然人手畫位售票,大堂更擺放茪@部仍然運作的舊式磅重機,投幣後會打印一張印有體重及祝福語句的卡片。當年寶石戲院的規模屬同區最大,座位有1400個,後來大減至300多個。 「香港社會發展回饋項目」另存有九龍半島酒店60年代翻新圖則,當年的翻新工程主要為酒店加裝冷氣機,圖則由一所香港建築師行設計,整張圖則用人手繪畫,非常精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