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紅磡有電廠、船塢等重要設施,受到連番攻擊。香港淪陷前夕,中電工程師親手炸珙纋怵b園電廠渦輪,以免發電設施落入日軍手中;位於差館里的觀音廟在戰火中絲毫無損,屹立至今140年。城市發展急速,紅磡不復昔日舊貌,要靠歷史導賞團帶領細味紅磡往日故事。 昔日嘉道理家族在黃埔船塢、中電電廠等業務,對紅磡發展影響深遠,而相關歷史的資料如公司會議紀錄、相片、口述歷史等,都收藏在由米高嘉道理創立的「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的私人資料庫中。「現時紅磡街頭沒什麼歷史痕[,透過翻閱有關資料,卻找到很多有趣的故事」,活現香港創辦人陳智遠說。 中華電力的首間發電廠建於1903年,位於今日漆咸道和公主道迴旋處,電廠於1921年遷至紅磡鶴園,即今日紅磡海逸豪園所在地。陳智遠說,直到1941年12月,二戰香港淪陷前夕,香港政府為免重要發電設施淪入日軍手中,一直與當時的中電主席羅蘭士嘉道理商討對策,大方向是要炸珛o電設備,「但日軍開始侵佔九龍新界,情G混亂,亦沒有根據原來計劃進行」。 嘉道理:炸電廠丟下工程師我做不到 根據資料庫的口述歷史紀載,已故羅蘭士嘉道理講述,當時受政府指示下令炸珗q廠,「我拒絕執行,要我親口告訴工程師炸毀電廠,然後丟下他們,自己安然回到港島,我做不到」,詎料羅蘭士到達電廠時,發現中電工程師已親手炸珜怳j的發電渦輪。皇家海軍和警方則合力拆狳銗L發電設施,並丟進海中。「但是日軍打撈及修復了部分設施,更建設了海底電纜,連接當時位於北角的港燈發電廠,由九龍供電予港島。」陳智遠說。 戰前的紅磡與鶴園、土瓜灣並稱為三約,居於三約的居民集資,於1873年興建了位於差館里的觀音廟,一直香火鼎盛,2010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物。二戰末期,紅磡因設有船塢,成為盟軍轟炸目標,連番炮火波及觀音廟旁一所學校,約200師生在轟炸中身亡,觀音廟則絲毫無損,所以有指該廟特別靈驗。罹難師生的家屬把親人骨灰安放至位於寶其利街的福德古祠內供奉,據說骨灰至今仍在該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