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香港的「市集」如雨後春筍,逛市集、辦市集漸成年輕人另一種生活「消費」模式。不論是富經驗或者還屬新丁的市集搞手和檔主,都希望直接與客人交流和分享,甚至加入藝術文化環保等元素,提供不一樣的「買」和「賣」經驗。 ◆ nomad nomad 促進買賣雙方交流 探索多元生活 近年本地市集冒起,90後女生加行、Kobe和朋友於2014年合辦「nomad nomad」,意為「遊牧」,源於她們期望探索更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加行說,nomad nomad原本旨在舉辦展覽推廣藝術、文化和環保等議題,後來一名愛環保的朋友邀約辦放映會,她忽發奇想,決定在生活書院舉辦一場集電影放映、地攤和表演的市集,希望吸引一家大小參與,至今他們已累積7次舉辦市集的經驗。今年12月,nomad nomad將與九龍城書節合辦市集,讓人能同時感受閱讀、文化和藝術氣息。 「nomad nomad的宗旨是提供交流平台,讓檔主向他人分享愛好,和客人交流、互動,而非單純買賣。」加行說參加市集的人,不論客人或檔主,都有更大得益。「有時經過商場,你會發現這些地方的人很冷漠,因為售貨員不是售賣自己的產品。若擺地攤的檔主同時是產品製作人,會更樂意與客人交流。」 歡迎「有故事」的人 錢非優先考慮 市集和地攤近年成為潮流,不少年輕人都想參一腳,藉此賺一筆,但nomad nomad認為賺錢只為維持營運。她們會慎重考慮合作邀請,首先研判對方的心態,例如是否只茞晴g濟收益。加行說,她們曾因此推卻不少「黃金機會」,例如大型商場的邀請。「不少商場的管理層只因為有空置地方,便想辦市集,藉此吸引人流,根本和出租商場店舖無異」。 加行說,只會接受有心辦地攤和「有故事」的參與者,「他們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樣才值得去推廣」。她和Kobe會事先篩選擺檔的申請,除了詳細瀏覽品牌的facebook,亦會主動詢問檔主設立品牌的理念和原因。例如曾有「情侶檔」出售薑製護膚和養生產品,「一問之下才得知那名女生曾患乳癌,療養期間想起家人常用薑養生、驅風和紓緩關節不適等,故想到用薑來製作養生產品,並建立品牌」。 文:羽思恩、古晨燕 圖:羽思恩、古晨燕、受訪者提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