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福田新設研究院 盼河套早日聯通
【明報專訊】今年3月揭幕的香港中文大學深港創新研究院(福田),是中大在大灣區最新成立的研究機構,位於福田保稅區,是河套深圳園區一部分。院長秦嶺樂見河套規劃於生物醫藥等方面給予巨大機遇,寄望深圳、香港兩邊園區早日打通。
秦嶺說,中大深港創新研究院(福田)自2020年起籌建,定位「研究院」是側重上游、做原始創新,可接納優質研究項目入駐,方向包括AI、機器人、醫療科技、金融等。但他強調,若只是北上做實驗,在香港還更舒服,不用兩地跑,然而科研成果尤其醫療器械、藥物方面,「花了納稅人那麼多錢,實驗成果只是發表論文,在天上飄茪ㄧ谷a,不能真正幫到人。所以『上游』如果不與中下游結合,就沒有意義」。
港無審批新藥機制 乘河套規劃借力內地
香港衛生署目前負責監管在港銷售的藥物,但秦嶺稱,衛生署沒有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那樣的機構,不具備新藥、新型醫療器械評審機制,只能監管外地進口的藥械,意味即使本地研製出一種新藥,也沒機制可批准上市。「我們只能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合作,它的大灣區分中心就在我們隔壁。」秦嶺指的是2020年成立的國家藥品監局藥品審評檢查大灣區分中心及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檢查大灣區分中心,「港澳藥械通」政策亦是由其負責。
河套規劃對醫藥行業蚞本嶆h,包括要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中試是藥物研究的一個環節)轉化基地,要大力發展創新藥物、搭建生物醫藥公共研發服務平台,充分發揮上述兩個分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H試驗中心作用,加快推動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檢查、臨H試驗等規則與國際接軌等。秦嶺提到,要香港自建FDA投入太大,畢竟本地新藥不多;而河套規劃給了很大空間,長遠而言或者會有「香港技術、深圳研發、內地審批、香港上市」的藥物,「近期見不到,因為每種藥物研發上市平均都要15年時間,但到那時,很多機制應該有望打通」。在他設想中,可邀請香港官員加入內地的藥械審評部門,相當於整合兩地架構,既加快內地新藥進入香港,亦方便內地透過香港進口國際藥械。
河套「世界級科研樞紐」 港連絡人角色發揮大
目前河套區香港側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尚在建設,秦嶺說,河套規劃提到兩地園區2025年「基本實現要素流動暢通、創新鏈條融通、人員交流順通」,「這個目標只要政策能放開就不難實現」,他認為以後縱是分開管理,很可能會建立協作機制。他又以人類遺傳資源過境問題為例,目前雖有相應便利政策,但未算完全放開,仍要審批,「一個樣本在香港運來運去不是問題,在內地運來運去也不是問題,從內地到香港、從香港到內地就是問題。如果現在說這不是問題,那就很容易解決,規範好了就可以執行」。他說,若要實現河套規劃中2035年「成為世界級科研樞紐」的目標,還需要很多積累,香港的「超級連絡人」角色以後將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