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25
    星期一

研究:六成18至30歲求助者 中至重度焦慮

[2022.04.25] 發表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持續兩年,影響港人精神健康。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表示,求助升兩倍,使用精神健康網上平台使用者增六成。機構向3749名尋求精神健康服務者發網上評估問卷,發現18歲至30歲為高危群組,近六成呈中度至極嚴重焦慮;整體近半受訪者呈中度至極嚴重抑鬱及壓力。

精神健康平台使用者

今年首季增逾66%

香港教育大學及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進行一項精神健康研究,研究團隊分析愛羣社會服務處網上平台去年9月至今年3月使用狀况,今年首3個月平台使用者較去年增逾66%。參加工作坊及小組的參加人次升幅亦近3倍,機構接到的求助升幅達兩倍。研究團隊同期亦以網上問卷訪問尋求服務的3749人,以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發的《情緒自評量表》評估市民的抑鬱、焦慮及壓力水平,分數愈高表示徵狀愈強。

教大心理學系系主任陳家承表示,該批求助者中以評分計,精神健康出現輕度至中度問題,抑鬱及壓力水平均屬輕度,而焦慮則較嚴重,屬中度水平;當中18至30歲屬高危群組,394名受訪者當中,有58%受訪者呈中度至極嚴重焦慮、47%呈中度至極嚴重抑鬱、49%呈中度至極嚴重壓力(見表)。

研究團隊又稱,受情緒困擾者更易被疫情影響。機構900多個持續服務個案當中,有165個案在第五波期間再病發,佔全年整體個案17%,原因最多因生活壓力,其次因與同住人關係變差,第三擔心染疫。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精神健康綜合服務總監盤鳳愛稱,18至30歲青年在疫情期間,大部分人與家人擠在狹小空間,摩擦增加。盤鳳愛稱,最嚴重的個案會與父母爭執、打架,甚至自殘,需醫療支援。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表示,疫情最嚴重時,市民因怕染疫而不到醫院求醫,延遲向精神科求助。他建議將精神健康納入防疫及康復方案,亦盼當局就疫情如何影響精神健康深入調查。

(新冠疫情)

更多港聞
發展局:部分社區隔離設施或可改過渡房
【明報專訊】中央援建多個社區隔離設施,發展局長黃偉綸表示,9個援建的社區隔離設施(又稱方艙醫院)共提供約5萬個牀位,當疫情緩和後,部分設施或... 詳情
見證香港城界變遷 百年「新九龍」界石重現 民間組織尋蹤 古蹟辦列文物地點
【明報專訊】保育組織「香港行跡」公布,於大埔道與郝德傑道交界發現殖民時期劃分九龍和新界的其中一塊界石,刻有「NEW KOWLOON」、「NE...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全境保留了不少昔日殖民地時期的界石,例如有逾百年歷史的維多利亞城界石、分隔港深兩地的中英界石、詳列座標的大嶼山海界碑、甚至舊... 詳情
【明報專訊】一個女嬰前晚被發現昏迷於北角麗宮大廈劏房,其後證實不治。警方調查後發現倒卧牀上的女嬰頸部有傷痕,疑遭人勒斃,案件列作兇殺,拘捕同... 詳情
稱警曾引國安法約談 鍾劍華赴英「避秦」
【明報專訊】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圖)昨日離港赴英,他昨晚深夜接受本報查詢時說已在外地轉機,並稱早前曾被警方根據《港區國安法》約談...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