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型拆解:價值觀題目 須分析持份者立場與看法
【明報專訊】回答價值觀題型題目時,學生或會過分重視描述持份者的言行,建議分析言行背後的立場、價值觀及看法,歸納其價值觀。下文將拆解此題型,並輔以題目例子說明。
◆資料A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雖然不少農曆新年傳統習俗和儀式已隨時間改變從簡,然而現代社會過節時仍保留着不少相關習俗。香港歷史博物館專家顧問鄭寶鴻細數農曆新年習俗,例如年廿八「洗邋遢」當日人們會大掃除,清理家中雜物和污垢,然後佈置家居如貼揮春、擺放年花等準備過年。今年農曆沒有年三十,人們便改在年廿九吃團年飯、在枕頭下放壓歲錢、賣懶等。「賣懶」是廣東過年習俗,小孩拿着紅雞蛋、嚷「賣懶」,再於上香後吃掉紅雞蛋,寓意新年戒掉懶惰,變得勤奮;又如年初一有後輩向長輩拜年的習俗,現時演變為後輩逐家逐戶向親友及長輩拜年;家家戶戶會在年初二「開年」當日享用豐盛菜餚;年初三「赤口」人們不拜年,改為「行大運」,亦會前往車公廟參神、轉風車「轉運」。新年習俗一般維持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後新年才算過完。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報道
●例題示範
題目:參考資料A,指出及說明中國農曆新年習俗反映的一個價值觀。(4分)
◆解題原理
回答「價值觀」題型題目時,需留意以下要點:
.於主旨句概念化「價值觀」
(例如:「重視……」、「以……為重」等)
.不能流於描述人物的「行為」或「思想」,須從其行為分析當中特點,再推論背後的價值觀
(例如:先略述農曆新年的習俗,分析文化意義,再描述當中人物的行為,推論及運用概念詞指出其價值觀)
.客觀分析和準確指出相關價值觀,毋需加入個人意見,不必評論價值觀的好壞
.若多於一則資料,須加以綜合及全面運用。由於重點是分析人物或持份者的價值觀,故不必花太多篇幅描述資料
◆模擬答題◆推論步驟
.論點一:(表)
文:元朗商會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助理校長 黃鳳鳴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通通識 第7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