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收緊檢疫 歐商會:損金融中心地位 專家:內地清零歐美共存 港「夾在中間」
【明報專訊】港府昨起撤銷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者驗出抗體減檢疫安排,香港歐洲商務協會向特首林鄭月娥發公開信,指收緊檢疫是退步,香港應有清晰的「走出疫情策略」,否則外國社群會質疑是否需無止境困在港,長遠影響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立法會議員亦稱商界也不滿,新加坡已似歐洲與病毒共存,香港要清零雖可保醫療系統,但會較「蝕底」。有專家認為本港夾在內地「清零」與歐美「與病毒共存」中間,政府應與全社會討論未來策略。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昨稱:「香港跟內地和海外有兩種非常不同的疫情狀G及管控方法,我們要在當中求取平衡。香港與內地關係息息相關,我們當然希望能夠盡早與內地通關;與此同時,我們亦要與外地不同的經濟體系繼續頻繁的往來,所以我們要在兩者之間作出考慮。」又說,未必會「一刀切」,會考慮社會情G、經濟效益、成本及國際大趨勢等。
邱騰華:非一刀切 考慮成本大勢
政府昨起收緊入境檢疫,從中風險地區抵港者,即使已打針、有抗體,不可再減檢疫,改為檢疫14日。香港歐洲商務協會昨向林鄭月娥發公開信,協會形容新措施是倒退,質疑港府因一宗檢疫期後確診的個案而收緊措施,做法不合乎比例。
一案例牽動全身 商會指不合理
協會表示,由於有變種病毒,染疫風險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存在,這已成為新常態,歐洲不少國家都重新制定策略,與病毒共存,逐步放寬,亦重新開放機場。協會促港府制定清晰的「走出疫情策略」,認為香港早開放比遲開放好,否則國際社群或質疑是否應繼續無了期困在港,會影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政府發言人回應稱,會繼續密切監察不同地區疫情,以風險為本為原則,考慮一籃子因素,包括公共衛生因素,以及與本港社會經濟,按風險程度及視乎情G調整要求。
香港和新加坡「旅遊氣泡」因兩地抗疫策略不同而爆破,邱騰華表示,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國際城市、金融和貿易中心,希望在防疫大前提下讓部分正常活動繼續進行,仍盼「兩條腿走路」,在確保公眾安全下,與其他地區商討便利出行的雙邊安排,令市民和工商界早日恢復出行。
憂清零最終會「蝕底」
鍾國斌:參考妮歌潔曼安排
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鍾國斌表示,商界對政府再收緊入境檢疫有很多不滿聲音。他說,新加坡最近亦採取與歐美相似的策略,與病毒共存,香港採取清零策略會較「蝕底」,令對外經濟活動減少,但清零策略可確保本港醫療體系不會崩潰,亦可恢復部分本地活動,兩種策略「無話邊個好齱v。他認為,可中間蚞央A參考金融業和向影星妮歌潔曼提供的安排,向更多行業開放豁免檢疫。
潘烈文:須考慮接軌內地還是海外
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烈文表示,內地對疫情「零容忍」,外國則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香港「夾在中間」,他認為政府需和社會一同討論,考慮本港更需要和內地接軌還是海外接軌。他說,若要繼續清零,基於疫苗難以完全防感染,仍需實施嚴格的社交距離措施,入境檢疫或要長期維持14日或21日,市民或難以出行,社會經濟和政府儲備未必能承受;若社會認為香港屬外向型經濟、需維持對外聯繫,或要「面對現實」,考慮在疫苗接種率較高的情G下,逐步放寬措施。
增兩輸入 分別打齊復必泰俄疫苗
另外,本港昨增兩宗輸入個案,均帶L452R變異病毒株,其中一人已打兩針BioNTech(復必泰),並驗出抗體;另一人是機組人員,已打兩針俄羅斯「衛星五號」。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