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魚效應 南華會泳班報名C 前教練:習泳阻力多來自家長
【明報專訊】游泳港將何詩蓓在東京奧運摘下兩面銀牌後,她在年少時受訓的南華會連日收到有關泳班報名的查詢大增,特別是泳隊訓練班。何詩蓓兩名前教練向本報稱,在香港訓練泳手的阻力往往來自家長,其中南華會前游泳教練黃文凱說,包括香港在內的亞洲泳手體質不比西方人差,但不少家長在子女到了某個年紀,便要他們放棄習泳,要他們專心讀書,形容這在香港似是必然的事,「要完結一個運動員的旅程很簡單」。
南華會HWI游泳課程總監助理莊小姐表示,自從何詩蓓奪得首面銀牌後,接獲的查詢已增多,其中需懂得4種泳式的泳隊班反應最熱烈;而8月開班的暑期5天泳班原有一半學額未滿,在何詩蓓奪牌後,大部分只餘下一兩個學額。
前教練:港運動氛圍輸蝕 學業壓力難配合訓練
黃文凱說,現時香港的訓練水平已達世界級,與頂級游泳國家比較,香港「輸蝕」在運動氛圍,他說外國人的運動參與率很高,但香港傾向精英制。已移居澳洲的他說,當地學生一般晚上8時睡覺,凌晨四五時練水也不太辛苦,但香港學生可能晚上11時才睡覺。他以何詩蓓為例,當年曾與她的父母定時間表,安排她上學前練水,放學後專心學業等其他事,每晚9時睡覺,維持了最少六七年,他認為家長能否配合訓練非常重要。他建議家長不應在子女接受運動訓練時期望有太多實質回報,運動訓練對孩子長大後處理問題亦有幫助。
籲家長別求實質回報 改變思維
何詩蓓另一游泳教練Michael Fasching表示,本港有很多游泳池、泳班可訓練泳手,但香港學生要面對沉重學業壓力,成為習泳阻力。他說家長不應介入訓練或給太多壓力,強調年幼泳手的訓練應多元和以趣味為主,家長可以接送子女訓練及心靈上支持子女。
Fasching稱,香港體院的游泳設施可與世界媲美,何詩蓓在去年6月至今年7月都只在體院訓練。他認為香港與頂級游泳國家的分別是缺乏長遠運動員發展、視野,不少家長視游泳為進入Band 1學校的途徑,讓小學生接受青少年的訓練模式。他認為家長和泳手都應改變思維及有更多耐性,強調何詩蓓努力了19年才有今天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