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星稱未來重點處理廚餘 未提減量目標
【明報專訊】現時本港每日約有3000多噸廚餘。環境局長黃錦星稱,未來會重點處理廚餘問題,包括善用有機資源回收中心「轉廢為能」,以及在污水處理廠作「廚餘與污泥共厭氧消化」,長遠而言希望毋須倚賴堆填區,惟《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下稱新藍圖)未提出有望減低多少廚餘量。
新藍圖指出,會繼續提升本港廚餘處理能力,目標於2030年代中,大致齊備處理本港預計可回收廚餘總量的設施,即是每日約有一半的廚餘棄置量轉廢為能或轉廢為材。O.PARK1(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一期)目前每日可把200公噸的廚餘轉化為每年1400萬度餘電,足以應付約3000個住戶的電力需求;而O.PARK 2(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二期)工程已展開,預計2023年投入運作,每日可把300公噸的廚餘轉化為電力,除自給自足外,餘電會送至公共電網,每年足以應付約5000個住戶的電力需求。
至於「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試驗計劃,新藍圖指大埔污水處理廠每日可處理50公噸廚餘,預料明年沙田污水處理廠亦可啟用,處理每日50公噸廚餘。
研社區設廚餘絞碎器 雞糞養蟲製飼料
新藍圖又指出,政府會探討在新發展區及住宅發展項目引入家用廚餘絞碎器,以提供多一項管理方案處理家居廚餘,並透露政府計劃引入創新的生物技術以處理有機廢物,例如把雞場產生的有機廢物轉化成昆蟲蛋白質,用作飼料,並視乎先導計劃成效,把先進生物技術擴展至處理豬場的有機廢物及都市固體廢物中的廚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