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藍圖爭2035零堆填 擬再建焚化爐 長遠發展轉廢為能 環團批回收未做好「燒掉資源」
【明報專訊】政府公布《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下稱「新藍圖」),訂下中、長期減廢目標。環境局長黃錦星表示,本港人均生產垃圾量仍高企,冀盡快通過垃圾徵費、塑膠飲品容器徵費計劃、分階段規管即棄餐具等,推動全民減廢,中期將現時人均棄置廢物量較2020年減少40%至45%,以及回收率提升至55%;長遠則透過發展轉廢為能設施,包括興建第二座垃圾焚化爐,將不易回收的物料轉廢為能,長遠擺脫依賴堆填區,期望2035年達「零廢堆填」;倘若藍圖措施落實,有望縮減屯門堆填區擴建面積「數十百分比」。
綠惜地球及綠領行動均批評,新焚化爐會燒掉大量有用資源,並非最佳減廢措施,在沒做好減廢及回收的前提下,認為沒理據興建焚化爐。
人均減廢目標 與舊藍圖相若
新藍圖訂出中長期目標,當中每日人均廢物棄置量較2020年減40%至45%,惟政府未公布2020年數字;若以2019年數字推算,即使減廢45%,亦只是減至約0.8公斤,即與上一份藍圖的目標相若,而且上一份藍圖亦有多項目標尚未做到(見另稿)。
黃錦星表示,過去7、8年,政府除落實廢物收費的條例草案正在立法會審議外,其餘措施均已落實並取得進展,「唔止做得七七八八,直情係加零一」。對於垃圾徵費何時落實,他說希望立法會盡快審議相關條例草案。
膠樽生產者責任制將諮詢 擬管制膠餐具
除了廢物徵費,新藍圖提到,政府短期內會就膠樽生產者責任制諮詢公眾,亦會加強中央收膠計劃;政府期望2025年實施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亦會探討如何處理其他即棄塑膠。
新藍圖的長期目標包括「發展足夠轉廢為能設施,長遠擺脫依賴堆填區直接處置廢物」。新藍圖指出,位於石鼓洲的垃圾焚化爐預計2025年啟用,而政府亦會籌備發展新的轉廢為能設施,以先進技術處理無法回收的都市固體廢物,期望有關設施可於2030年代落成。被問到該設施選址及運作時間,黃錦星表示會適時公布。
稱倘落實轉廢為能 新西堆填區可縮規模
新藍圖指出,即使獲得社會支持,立即啟動轉廢為能設施的進一步發展,由於過程需時,包括要做可行性研究、環評和相關工程等,因此在齊備足夠的轉廢為能設施之前,仍需有限度擴建堆填區的容量以應付此10多年間的實際需要。新藍圖亦指出,若啟動發展新的轉廢為能設施適時獲得支持,會有空間將新界西堆填區擴建計劃中用於廢物堆填的用地,考慮由原來計劃近200公頃的範圍大幅減少幾成。
按環境局數字推算,本港2019年每日產生約1.55萬公噸廢物,如落實垃圾徵費,可令廢物減少四成,加上回收率增至55%,棄置在堆填區的廢物量會降至每日1萬公噸以下,再扣減每日焚化3000公噸廢物,餘下廢物量不多。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說,新藍圖多項措施未列明減廢成效及推行時間表,「是否擔心減廢成效不彰,要起多座焚化爐包底,還是有真正需要」,希望政府向公眾清楚解釋本港是否需要第二座焚化爐。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