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假日怎麼算?
【明報專訊】政府建議用10年逐步將勞工假追齊公眾假期,由12日增至17日,涉及假期包括復活節假、佛誕及聖誕節翌日,目標是在2022年落實首個新增法定假日。不過勞資雙方對於劃一假期的進度未能達成共識。
劃一假期 勞資無共識
勞工顧問委員會於2020年11月5日召開第二次會議,資方委員郭振華會後稱,資方認為勞方提出的3年適應期太短。他說經濟未復蘇,不同意現時討論增加假期,重申僱主有人手安排等憂慮。他建議政府在安排上增加彈性,例如新增5日假期,允許僱主可在前後90日內調動,又促政府在實施後5年內中期檢討。早於2018年10月立法會就增加男士侍產假的辯論中,自由黨立法會議員鍾國斌認為現屆政府一下子推出四五項勞工福利政策,包括上調最低工資、增加侍產假及產假等,若再增加勞工假期,對僱主構成壓力。
勞方委員鄧家彪重申,勞方不接受10年期,因時間太長並不合理,遺憾沒達成共識。他又批評資方用經濟不景等原因拖延,要求繼續在勞顧會討論。
就勞工假看齊公眾假期一事,特首林鄭月娥在《2020施政報告》稱,殷切希望能為這爭議多年的勞工福利畫上勞資雙方可接受的句號,並爭取在本屆政府內提交法例草案給立法會。
◆知識增益
勞工假與銀行假
法定假日又稱「勞工假」,所有僱員不論服務年資長短,均享有12天法定假日,若僱主要求僱員在法定假日工作,須於假日48小時前通知僱員,並在該法定假日前或後60天內安排另定假日。公眾假期又稱「銀行假」,《公眾假期條例》訂明,除星期日外,每年有17天公眾假期,是所有銀行、教育機構、公共機構辦事處及政府部門須遵守為假期的日子。
■今日明報新聞(港聞、中國、國際):bit.ly/3loshij 有效期30日
[通通識 第6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