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列治文市中心近第三路(No. 3 Rd.)一棟柏文的擁租賃業權(leasehold)的一批業主申訴,對建築物外牆維修翻新無話事權,但收到每戶約5萬元的帳單,使他們主要是工薪階層與退休長者難以承擔,呼籲政府予以重視,介入調停。
列治文巴斯韋街(Buswell St.)6420號一幢柏文正在進行大型翻新,記者昨日在現場看到,柏文大廈已被施工幕布完全罩住,建築物周圍擺放有一些梯子及工具,不時有工人進出。即使站在十幾米外,也能清楚聽到施工傳來的噪音。
據悉,該大廈建於上世紀70年代,目前共有51戶住家,以租任業權形式持有單位的業主,從地主(landlord)購得的原有居住權年期為99年,而那些租賃業權業主當中,近八成為華裔。
陳先生是其中一名買下租賃業權的業主,他抱怨稱,裝修自今年7月份開始以來,一直對居民的生活產生惡劣影響。
例如,幕布遮住了陽光,使屋內採光變差,若趕上陰天,白天也需開燈才能看清。本次裝修期據說要40周左右。
陳先生隨後帶記者走進其家中,發現一扇窗戶已被幕布完全遮住,且已無法開啟。油漆及其他施工材料的氣味十分明顯,瀰漫於陳先生家中。
陽台玻璃門上貼着「危險,不要出去」(DANGER DO NOT EXIT)標誌;陽台外則佈滿鷹架和木板等,一名工人正在木板上走來走去,距離陳先生家不足2米;陳先生年邁的姨媽表示,她不久前剛做完手術,此時正在屋內靜臥休息。
陳先生回憶說,地主在今年7月找來一間裝修公司,開始修理外牆。不久後,外牆被拆到只剩木製結構。連曾於6年前剛修過,目前還基本完好的陽台,此次也被重修。
今年10月22日,地主向每户都發出賬單,指收費標準按照各家房屋面積計算,平均算下來,每戶需付款5萬多元,並要求各戶2020年1月起開始交錢。
陳先生續說,不少住在大廈內租賃業權持有人都是工薪階層,另有半數是靠退休金養老金生活的長者,翻新外牆該筆費用會對他們的生活產生巨大壓力,一些人早已惶恐不安,擔心會因無力付錢而被趕到街上,變成無家可歸。
陳先生批評,人們對此次施工的細節完全不清楚,如究竟施工的裝修公司是如何選定等。他們只知道在2018年4月,曾有一間評估公司對房屋做過檢驗,而檢驗報告的內容,也是在一眾租賃業權業主聯名寫信再三要求下,地主才向他們公開。
陳先生認為,據報告圖紙顯示,以房屋目前狀況來看,還不需要如此大規模的翻修,很多地方仍是「可接受的」(acceptable),但地主卻堅稱,修理工作是「有需要的」(necessary)。
另一位年長的租賃業權業主認為,由於加拿大目前沒有關於租賃業權的法律,因此難循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他還認為很多律師和法官甚至還都對此不甚了解。
他說,主要是由於他們不是業主,因此無法成立業主委員會;同時又不是租戶,不受相關法律的保護,所以才會面對這樣艱難的處境,此刻只能呼籲政府盡快出面協調解決。
據列治文區報指,地主發出帳單通知書後,曾提供選項指租賃業權業主可分期,如分24個月或48個月支付,但利息達6%。
其中一業主指,即使分48個月,該筆翻新費用也相等於每個月額外約1000元支,「不少居民連生活下來也不容易,不要說需額外每月付1000元。」
另一住戶Therese指,她在30年前在該大廈出生,現在很擔心因未能支付全數費用而被踢走,「我們的城市正處於房屋負擔程度危機之中,我擔心我姐妹自己最終要露宿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