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澳門回歸20年,澳門與香港雙城關係密切,兩地市民交往頻繁。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數字,現時有約4700名港人在澳門工作,人數近年驟減,主要從事建築、地產及工商業和文娛博彩業,佔六成多。以外地人身分在澳門工作,人工待遇相應提高,當地租金和日常開支較香港低,有在澳港人表示捱得過沉悶生活,在澳門工作和生活可很輕鬆,但反修例運動發生後想法有變,近3個月來每周在澳門出入境,都被帶入房查問,加上「隔岸觀火」的感覺,令他更想「回家」。
【系列之二】
明報記者 馮樂琳
赴澳工作港人4700 較高峰減半
澳門現時勞動人口約有38萬多人,本地居民約佔28.8萬多人,外地人約佔10萬人,其中香港有4700多人,港人到澳門工作的高峰期在2014及15年,每年人數約有9000人(見圖)。
F先生(化名)在香港從事設計工作10多年,兩年多前在偶然機會下到澳門工作,獲升職加薪外,更不需加班至凌晨,放工後有更多「自己時間」。但他說,澳門的娛樂不多,店舖早關門,他說生活較沉悶,至今仍未習慣。
娛樂不多店早關 屋租便宜一半
F在澳門以約7000元租住一房一廳單位,較香港面積相若單位便宜一半,他說在遊客區外仍有20多元的飯餐,生活水平遠較香港低。至最近半年香港發生反修例運動,平日只能隔茷拊鶿搌蝦翩A「隔岸觀火」的感覺令他份外想「家」。每逢周末返香港的他,不時趁機參與遊行,但自10月國慶前後開始,他每次出入境澳門都被召入房,需填表記錄個人資料、父母姓名、兩地住址等才獲放行,「入境時最少多花個半小時,出境時快一點,但每星期這樣,很浪費時間,職員都已認得我」。他說至今仍未知每次被截查真正原因,自言在香港從未被捕或被警員截查,但這經驗令他更希望早日回港工作。
沒包袱外闖 每周往返感疲累
30出頭的智偉同樣在兩年多前到澳門工作,從事會計師的他在香港考獲公司秘書牌後,適逢澳門有公司聘請相關職位,單身的他說沒有包袱,難得可到香港以外的地方工作,決定一闖。他說父母不時勸他回港工作,「很多人都覺得,在香港找不到工作才去澳門」,但他說,到澳門是想給自己一個挑戰,以「一張白紙」的身分在新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但兩年過去,他說每周往返港澳已令他疲累,「每次回香港要處理所有私務,見所有人都有點累」。
來港青年:澳門主要公僕賭業兩條路
長久以來有不少澳門人來港升學或工作,「傳統」延續至今。2014年中學畢業後來港升讀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的澳門人黃健朗表示,讀書成績較好的人普遍不想留在澳門升學,他說中學時有10多人畢業後升讀台灣的大學,留在澳門的相若,「沒有誘因要在澳門讀,除非讀法律」。
2017年曾參選澳門立法會選舉的他,更喜歡香港的議政氣氛,去年大學畢業後留港工作,做了一年多市場推廣,下月初轉任議員助理,「香港的機會始終多些,澳門主要是公務員和賭業兩條路,不少中小企是賭場或酒店的外判公司,變相都是靠賭業為生」。他形容香港人做事始終比澳門認真,暫未有回澳門工作的計劃,來港5年多的他希望取得香港身分證,繼續留港工作和生活。
(澳門回歸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