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反修例運動持續,為了解學生情緒及學校支援情G,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上月向逾160名校長、教師等做調查,結果發現,受訪者認為最影響高中學生情緒的是「媒體信息」及「社會政治事件爭議」,近九成受訪者的學校有為需要額外情緒支援的學生提供輔導、只有三成有「客觀討論事件的課堂」。 指媒體信息政治爭議最影響高中生 協會於上月21至27日,經電子平台訪問163名校長、教師及學校社工等教育界人士。結果顯示,若情緒狀態以10分為非常理想,受訪者認為高中學生有5.7分。受訪者認為,最影響高中學生情緒的是「媒體信息」,其次是「社會政治事件爭議」、「人際關係」及「學業壓力」。受訪者認為「無力感」、「壓力」及「動搖對未來的希望感」的情緒問題在校園較為嚴重。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副主席何玉芬稱,網上社交平台有大量與反修例事件相關文宣及資訊,部分帶負面信息,容易影響學生情緒。她建議學生減少瀏覽平台的時間。 倡減上社交平台 學校設情緒專區 另外,89%受訪者表示學校有為需要額外情緒支援的學生提供輔導,但只有30.1%有「客觀討論『反送中』事件的課堂」。有受訪者稱,其學校將本港社會運動當作沒有發生,沒有渠道給學生足夠的情緒支援,或有老師個別與學生傾談了解看法,但整體缺乏有系統的輔導。 何玉芬相信,上周政府宣布實施《禁蒙面法》,學生情緒更受影響。她說,當日教育局向學校發信時間倉卒,校長及教師應對空間及支援有限。據她所知,上周五有學生在校得知消息後哭起來,亦有學生在學校默站或叫口號,不願離去。她引述精神科醫生稱,長期留意事件或無法抽離的人,情緒受影響,可能之後有創傷壓力後遺症。 她建議學校可設讓學生安靜情緒的專區,在內可聽音樂、畫畫、看文章等紓緩情緒,校方適時提供輔導支援。 何玉芬強調每個人都有情緒,學生不需因自己要尋求支援而覺得「自己唔掂」。 (反修例風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