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初創近年如雨後春筍,有科企更是由大學「走出來」,但學生多無生意經驗,創業初期易「碰釘」。為增加學生「實戰經驗」,香港理工大學今年首辦「深圳初創實習?交流計劃」,安排17名理大生到內地初創實習一個月,了解初創營運模式;計劃同時安排歐美及日韓大學生到訪深圳,了解大灣區商機。有來自英國的大學生認為「大灣區」有很大發展潛力,考慮畢業後到內地創業,研發機械義肢助殘障者。 特首林鄭月娥上月表示,廣東省會為在大灣區創業的香港青年,提供創業培訓補貼、一次過創業資金和租金補貼等多項支援。理大企業發展院助理院長(創業培育及顧問服務)朱志賢說,該校看好大灣區發展機遇,除提供資金援助,亦希望幫助學生增加「實戰」經驗,因此推出今次計劃。朱說,學生正在工程、物流、醫護等科企實習,「體會做初創有幾難」,「想清楚是否有決心行這條路」。 另外,理大生需與深圳大學學生合作,設計創業項目做「路演」,優秀者可獲得最高3萬港元(見表),「學生可作市場調查、驗證創業計劃是否可行」。 偕海外大學生訪騰訊中興 除了理大生外,歐美、日韓等地的27名大學生亦參加計劃,他們早前與港生到訪內地科企,如騰訊及中興通訊,了解大灣區的市場及資源。參加者之一、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心理學三年級生Ptolemy Banks,早前在北京清華大學做交流生,他打算畢業後與朋友到內地,成立開發機械義肢的初創科企。被問到為何不留在英國發展?Banks說英國已有不少大型科企,小公司較難突圍,反而在大灣區見到發展潛力,同時亦希望幫到內地殘障者,「內地義肢價錢貴,我希望可研發出較便宜的產品,讓更多人受惠」。 盼學生打通國際人脈 理工大學行政副校長盧麗華說,今次參加計劃學生「橫跨不同國家地區」,彼此可以結識「打通人脈」。
|
|
|